夫子水平有限,學生本身又不願在科舉一道上發展,完全不曾真正用心,兩者相加之下,金柝之前大抵上也就是個只能認點字讀完《三字經》的水平。

這種情況下,喬衡只得手把手地教金柝讀書,完全不求其能名題金榜,但起碼要能通順無誤的看懂武功心法。在他講解創作者的隱喻,闡釋秘籍裡暗含的儒、道、釋思想時,不至於聽得一頭霧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兩人此時身在河南境內,以他們的行程路線,原本是要經過洛陽的,至少金柝是這樣以為的,但他沒想到的是,當他這麼問出口後,喬衡說:“我們不去洛陽,繞過去吧。”

金柝不太明白,為什麼要特意繞過洛陽。

難道是不喜歡洛陽嗎?可是他明明記得,喬衡對他介紹曾身為十三朝都城的洛陽時,從未吝嗇過溢美之詞。

但他見喬衡沒有解釋的意思,就相當識趣的沒有多問。

這一繞路,就又多花了兩日的行程。

金柝抬頭看了一眼天色,感覺像是要下雨的樣子。他駕著馬車——這馬還是喬衡中了舉後別人贈的,在日落前趕到了城裡。這時他才鬆了口氣,總算不用在野外淋著雨過夜了。他是無所謂,但阿兄的身體一定受不了。

巧的是,兩人剛進城沒多久,就有點點雨滴墜落。還沒等人們反應過來下雨了,就忽而風起,天色猛地一暗,雨勢急漲,瓢潑大雨驟然而下。

城裡在街道上擺攤的小販,急忙收拾攤子,行人紛紛躲避到道旁的屋簷下。

這個時候金柝也沒法駕馬了,車上不曾備有蓑衣,他只好一手牽著韁繩,一手打著傘。

到了客棧前,喬衡擎著傘從車廂裡下來,走入了一片雨簾中。他走進店內,收起了手中的油紙傘,步履間好似還帶著街道上的煙雲水氣。

店小二笑臉相迎:“客官是打尖還是住店?”

喬衡說:“住店。”

店小二說:“客官來得巧,這幾日客房都滿著,剛剛才空出來幾間客房。兩位先在大堂裡坐一會兒,等著那幾間客房收拾出來我立馬帶兩位過去看一看。”

喬衡點了些飯菜,尋了張空桌子就帶著金柝坐下了。

剛坐下沒多久,他就察覺到有人在看向自己,一直沒有移開視線。

他向那人看去,那是一個已至中年的江湖人,對方放於桌面之上的手指筋骨微突,內蘊勁力,氣勢昂然。他衣著精緻整潔,布料隱有暗紋,不似尋常人家出身。

金柝暗想,這人武功一定很厲害,就是不知道是阿兄更強些還是他更強些。

喬衡眉目不露聲色。

金柝不認得這人,但是喬衡認得,確切點來說,是林平之認得。

他特地繞過洛陽,就是為了避免遇見洛陽的金刀王家——林平之的外祖家。可惜的是事與願違,此人正是林平之的舅舅,那位在原著中被形容為“中州一帶武林之中,人人對他趨奉唯恐不及”的王伯奮!

那男子見喬衡看向他,竟直接站起身走過來。

金柝提高了警惕,道:“這位大俠可是有什麼要事?”

王伯奮來到喬衡身前,問:“我見這位小兄弟極為面善,與我家中一小輩十分相似,不知小兄弟該如何稱呼?”

喬衡特地用官話回答:“我姓喬,與匡衡同名。”

王伯奮說:“失禮失禮,看來我是真認錯人了。”

喬衡搖了下頭,說:“無妨。”

王伯奮笑道:“冒昧問一句,小兄弟這是要前往何地?”

喬衡說:“談不上冒昧,沒什麼不可說的。我是要進京參加來年的會試。”

王伯奮順嘴恭維了幾句,金柝心道這算什麼,厲害的還在後面呢,於是他又將喬衡是他們那裡的解元公這件事告訴了這個不請自來的江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