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四條眉毛傳奇(第2/3頁)
章節報錯
太醫說:“最好的效果那就是維持現狀了。”
皇帝知道他不像有些太醫那樣治病以明哲保身為主,他在病情上一向不說假話,既然這麼說了,那就是真的無法更進一步,這已經是他能做到的極限了。
他心裡有些壓抑,閉上了眼睛,過了片刻才睜開眼,說:“你覺得這裡面有沒有……”說到一半,他停了下來。
然後又道:“也罷,你把世子的脈案寫好,該用什麼藥都仔細斟酌,明天給我和世子各呈一份。”
沒人知道,他剛才差點脫口而出“你覺得這裡面有沒有皇考做的手腳”,幸好及時清醒過來,後半句沒能真的說出來,否則此時屋裡的人估計就都留不得了。
本朝有實權的王爺只有兩個,一是太平王,二是平南王,兩府世子都體弱多病,巧合得令人忍不住浮想聯翩。
有不少人認為,這不過是兩府王爺為了防止獨子進宮朝拜時被押為人質想出的藉口,皇帝不否認,他也曾這樣想過。
但是皇帝知道,此外還有另一種猜測,這種猜測之所以沒有被搬到明面上,不過是因為裡面涉及到皇室陰私罷了。他們認為,這裡面有皇室做得手腳。被人唸叨的次數多了,他也從一開始的堅定不移,變得有些動搖了。雖然他敢指天發誓自己真沒派人做手腳,但是……他卻不敢保證自己父親還在位時,也沒有做些什麼。
太醫很會察言觀色,知道此時不應該繼續留在這了,就主動告退了。
……
第二日,喬衡就收到了呂太醫送來的脈案。
這份脈案寫得很漂亮,脈象明確,方子妥當,更有相應的日常調理方案,一條條清晰詳細無比,比之宋問草之流高出了不知道多少倍,但距離喬衡期待的水平還是有點差距。這不能怪呂太醫,也不能怪喬衡眼光太高,只賴這藥方真的是對他沒有什麼用處。
他看了看就放下了。
他這幾日被皇帝硬拉著,每天都要讓呂太醫過來診脈。原本想回南王府的,就這樣被耽誤了行程。喬衡其實並不在乎這一日兩日的,也就任著皇帝鬧了。
不過他算著時間,皇帝應該快返京了。畢竟他這位堂兄出來的日子已經夠多了,半月一次朝會,偶爾幾次不去沒什麼,御史還不會說什麼,反正他皇祖父當年還有一連數年不上朝的壯舉,但是之前一直勤勉,卻突然不再上朝,總要給朝臣給個交代。
卻說,宋問草被抓住後,皇帝一直在試圖從他的嘴裡拷問出更多的資訊,但都失望而歸。皇帝知道他該回京了,宋問草必須帶回去,但是直接把他押送回去風險太大,為此皇帝與花家三郎進行了一番商議。
最後決定由魏子云陪同著幾個花家人押解著宋問草,一同扮作花家家丁隨著花家三郎返京,而皇帝本人則交由魚家四兄弟保護著回到京城。
只要不出大的意外,宋問草這邊是絕對不會出問題了。
臨走前皇帝交給喬衡一封手書,上面還蓋了印。當然了,御印在宮裡尚寶司存放著,上面蓋的只是一枚私印。
“世子拿著吧,以後要是進京找我或是離開封地散散心,再不會有御史出來說你是無詔行事了。”
無詔離開封地是殺頭的罪名,這就相當於一個免死金牌了。
喬衡對皇帝說:“陛下回去的路上多加小心,在衣食住行上不妨多聽聽魏統領和呂太醫的。”
這話說的相當真心。
皇帝:“世子放心,我明白的。”
你明白的內容,估計跟我想的,不是同一件事情。喬衡心道。
雖說他這位堂兄是在微服私訪,但是宮裡知道此事的人必然少不了,皇帝要是在這個時候出了事,而他這個南王世子之前還見過皇帝,想不讓人多想都不行。哪怕所有人都知道喬衡真的什麼都沒做,他恐怕也無法置身事外。
因為皇帝沒有兒子,更因為他是皇帝血緣最親近的兄弟。
兄終弟及從來不是一句玩笑話。
喬衡能感到魏子云一直沒有對自己放下戒心,原因就是這個。
其實喬衡很想對他說這種警惕是沒有必要的,有了弒兄的名聲,皇位大概只會落在太平王世子身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皇帝走了。
喬衡拿著對方留下的手書,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這手書並未裝裱,他將其疊了一下,與呂太醫留下來的脈案放在一塊,一起捲成筒狀用繩子繫了起來。他這麼隨意一放又一卷,皇帝的手書竟然包裹在了呂太醫的脈案外面,他也沒有解開繩子重新安排順序,就這樣對此淡然置之了。
在他眼裡,這份手書的價值,比之《水滸傳》裡柴進的丹書鐵券還不如。
縱觀古今,得到免罪符、丹書鐵券這類物事以作保障的人,越是位高權貴,越是難得善終。今日暫免一人之死,來日迎來抄家滅族之禍。
後唐明宗手持丹書鐵券,只能靠著兵變造反才尋得了出路。郭崇韜這位後唐時的佐命之臣被活活打死,西平王朱友謙被族誅、天下冤之、被朱元璋親口誇讚“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的李善長全家七十多人被殺……
這哪是“免死金牌”,分明是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