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五章 烏石渡口(第1/2頁)
章節報錯
又是一波匈奴騎兵從烏石渡的橋上殺向了烏石渡大營!
“給我上!”後方的力德頓看著一波倒在地上的匈奴騎兵,有些心疼!這些騎兵都是他部落裡的族人,草原異族雖有尊卑高下之分,但無從屬之系。這裡的每一個匈奴騎兵都是他部落裡的人,每一個騎兵都是他自己挑選招募的!若是這些人馬打完了,也沒人給他補充!只能繼續從自己的部落裡招募,或者從別的部落招納僱傭軍!但是這些都是要花他自己的資本的!
在烏石渡的對面,俞大猷正手持長劍,靜靜地看著一波又一波衝上來送軍功的匈奴騎兵!
在這種地形上,騎兵沒有太大的優勢!雖然烏石橋是一座石橋,雖然建造時間有些久了,但是多幾年就會修繕一番,所以整體上還算寬敞和結實,可以容許十馬並行!但是那也僅僅是十馬並行!騎兵的衝擊力,需要在大規模叢集作戰之中才能發揮威力!這種地形,騎兵出了速度和一定的衝擊力之力,有的只是比步卒更大的目標而已!
而且俞大猷本身就是一個對於騎兵的行家。十幾年前,在越州地方軍的時候,就開始以步破騎的戰法,可惜一直不得上官重用,一聲才華無用武之地!後來在蕭訥組建了越州軍後,他就在蕭訥的支援之下建立了兵車營,並且推演出了一套用兵車來對於騎兵的方法!只不過當時,越州軍的敵人都是山越夷族!沿海襲擾的倭寇海盜,根本沒有對付騎兵的機會!而且當時北境的大軍仍在,朝廷的最最精銳的神策和龍武兩大主力也是戰力猶存!!在大周北境對付異族騎兵根本輪不到步卒上場!直接鐵騎橫推過去就行了!無論是鎧甲、兵器、鬥志還是戰法,異族的騎兵根本沒有和兩大主力對抗的資本。
但是這十年來,瑤天遠退居二線,高明傑獨木難支!到處軍中貪瀆漸起,宦官弄權!兩大主力的戰力都呈下跌的趨勢,即便是龍武軍這樣有高明傑親掌的大軍,在監軍太監的掣肘之下,也是戰力下滑!更遑論北境其他的人馬了!
但是在永安之變之後,大周北境和中原腹地的精銳,近乎全軍覆沒,現在的大周別說是精銳的鐵騎,就算是騎兵也湊不出多少來了!
俞大猷的兵車營戰法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之前神策軍的演武之中,他用這兵車戰法擊敗了王德勝和張夢白麾下的輕騎!在神策軍演武之中一鳴驚人!
兵車戰法是用各式兵車來配合騎兵、步卒來擊敗敵軍精銳騎兵的戰法!
這個戰法以守為攻!用兵車和步卒相互配合推進!己方的輕騎在外圍遊弋,尋找戰機!
一旦敵軍出擊,兵車營和步卒士卒就會停下推進,列陣防禦!原本在平原之上步卒是沒有資格和騎兵進行正面對決的,但是有兵車就不一樣了!有了這些掩體來阻礙騎兵的衝鋒之勢!別說是異族的輕騎,就算是重騎兵來了!也不能輕易突破兵車營和步卒的防禦陣型!在敵軍騎兵的衝擊力和銳氣被化解之後,兵車營掩護下的步卒就會在第一時間展開反攻!
長槍手就是失去了衝擊力的騎兵的最大剋星!一旦輕騎的陣腳一亂,一直在四周遊弋襲擾的輕騎就會出擊!
這支輕騎的數量不用很多!只要抓準機會,有衝擊力的騎兵和沒有衝擊力的騎兵就是兩種兵種!敵軍騎兵數量再多!也難當我軍騎兵的兵鋒!
這種兵車戰法在原來明朝的史上也綻放出奪目之光!俞大猷在隨巡撫李文進駐守大同期間,發現塞上民族擅長使用騎兵。為了針對敵人的騎兵,俞大猷研究出了這套兵車營的戰法,並在實戰中以兵車和步兵騎卒相互配合,成功將敵人擊敗。事後李文進將這一情況上報給朝廷,大明朝廷自此開始設立兵車營。甚至後來戚繼光在抵禦蒙古入侵時,也借鑑使用了兵車騎兵等相互配合的方法。在薊門防禦戰之中大放異彩,打得敵人不敢侵犯薊門。
但是有些可惜的是,在這裡兵車營卻沒法發揮出威力來。不是因為其威力受到了限制,而是在這個地形之下根本沒有那個必要來用兵車營戰法破敵!
俞大猷只是在烏石橋的這一端,設定了長槍拒馬,大盾強弩,就已經讓力德頓的騎兵難以靠近!
強弩手在大盾的掩護之下,流暢的進行多段交替連射!
烏石橋雖然可容十馬並行,然而十馬並行,在這樣的箭雨面前,也就是沒有什麼意義!戰馬和異族騎兵在箭雨面前沒有絲毫的抵抗。輕騎兵的皮甲在弓弩的鋒銳面前,形同虛設!
強弩的箭鋒會撕開衝鋒騎兵的皮甲,貫穿他們的血肉之軀!然後無奈地死去!
皮甲沒辦法地方強弩,但是鐵甲還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削減弩箭的傷害的!而力德頓也確實有一批弩箭!但是問題在於,被力德頓派出來做試探進攻,送一波人頭的炮灰騎兵,可能會裝備嗎?
鐵甲這種草原上的稀罕貨,當然是要優先武裝自己的親信了!這些炮灰本來就是用來試探的!還想穿鐵甲,就算自己鐵甲成山,也不會給他們裝備!這就是力德頓,乃至大部分異族部落之主的想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又被烏石渡上的周軍擊殺了近百騎兵之後,力德頓徹底放棄了用騎兵衝擊的想法!一擊而破不過是之前自己的美好願景,現在需要回歸現實了!
在下令騎兵後撤之後,一部分經過訓練的騎兵,下馬作為步卒開始了第二輪的進攻,在無馬之後,這些匈奴騎兵的攻勢顯然更順暢了一些!
看得出來完顏陳和尚確實是用了心的!這些受過基本訓練的匈奴人馬在步兵戰法上已經是勉強合格了!
取下了戰馬上的大盾!組成了盾陣向前推進!
在下馬結陣之後,神策軍的防守也就沒有之前那麼簡單了!
由於俞大猷和戚將軍的這一營人馬是偏師!所以沒有裝備太多的神機弩!本部人馬之中加起來就兩百具,其中一百五十具還被戚繼光帶走了!
俞大猷的烏石渡營中只是象徵性的留了五十具。
不過好在,烏石渡的地形讓這五十具的弩箭發揮出了最大作用!
雖然下馬步行攻擊的匈奴人馬也有結成了盾陣推進,但是在百步的距離內,這種普通鐵盾是不具備徹底抵擋神機弩的能力的!在匈奴士卒推進到八十步的時候,神機弩激發了!
五十支弩箭,第一輪射在了匈奴士卒的盾陣之上!
其中四十一支都直接穿盾而過!在破盾之後,餘勢不減,弩箭輕鬆地就破開了這些士卒身上皮甲的防禦!將他們射倒!
但是在前方的族人倒下後,後面的匈奴士卒會立刻接過大盾,繼續向前推進!
神機弩雖然威力非凡!但是同樣,在追求威力的同時,箭矢的填裝也是十分麻煩!而普通的強弩也沒法破開鐵盾!所以匈奴步卒的推進的勢頭,沒有被制止!
待到神機弩裝填完第二輪,準備繼續射殺的進攻的匈奴士卒的時候,匈奴士卒已經壓到了身前。神機弩再次激發,在射倒了數十名士卒後,神機弩手,自發地退後!接下來是貼身的肉搏戰了!他們的神機弩的威力將難以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