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出征閩州(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一百七十五章出征閩州
楚庭大營。
一個半月的時間,吳起已經將武卒營擴充到了一萬五千人。在工部、戶部的全力支援之下,包括武卒營在內的天策軍全軍,都已經按照大周天子六軍的標準完成了換裝。
公孫明燁在天策軍練兵換裝期間,向朝廷上了一封奏疏,請姬韶薇慢慢推行大周的軍制改革,重新編練人馬。
這封奏疏是公孫明燁和吳起兩個研討了許久才完成。其根本就是要改變現在大周諸軍屯田的現狀。
之前的大周,無論是天子六軍還是十二衛率,都是要屯田的。戰時為兵,閒時為民。閒時三日一操,剩下的時間就是種地。
這個辦法不是說不好,對於當時的大周來說還算很實用。
大周的常備軍在巔峰時期到達了六百萬。用的就是屯田的方法,自給自足。真正消耗國庫的時候,只有出征時所需的糧草。
這個屯田的缺點,在之前並沒有暴露出來。初期的大周軍隊,戰力強絕,縱橫天下。但是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屯田的問題就慢慢暴露出來了。大周軍隊的戰力在漸漸地退化,原本北境邊軍的鐵騎可以追著異族騎兵打,慢慢地變成了勢均力敵,再到現在必須以優勢兵力來抗衡異族騎兵,這就是一個漸漸暴露出來的問題,大周兵部和諸位大將一直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收效甚微。
再者就是在之前和異族聯軍交手的過程中,公孫明燁發現,大周士卒和異族計程車卒在單兵的身體素質上已經有了差距。光以身體素質論,吃米麵的大周士卒比之吃牛奶肉乾的異族人弱上不止一籌,特別表現在身材和力量之上。
公孫明燁的這封奏疏就從這兩個方面展開,然後進行深化的,核心觀點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建立專職司戰的職業軍人。
這也是吳起的觀點。吳起在歷史上訓練出來的八萬魏武卒,就是職業軍人的代表。
因為是公孫明燁的奏疏,所以自然就引起了長公主和諸位輔政大臣的重視,公孫明燁雖然年輕,但是無論是蕭訥和生前的慕祺然都對其極為推崇,在楚庭和岡州也打出了漂亮的兩仗。
在經過研討之後,決定按照公孫明燁所奏,進行試驗。就以公孫明燁的天策軍為試驗物件。
在收服閩州的戰鬥之中,漸漸磨練戰力,淘汰弱者,將天策軍慢慢地從半屯田半職業的軍人,變成專職司戰的職業軍隊。
在完成換裝之後,天策軍慢慢地分批向閩州地界進發。
永安十四年,二月初二。龍抬頭。
這是由公孫明燁親自率領的主力大軍出征儀式。
楚庭城外,已經搭起了拜將臺。
四萬即將出徵的人馬,就靜靜地立在了臺下鴉雀無聲,只有風捲旌旗的飄揚之聲。
公孫明燁這些日子的練兵是有效果的,雖然戰力提升與否沒有體現出來,但是天策軍的紀律性已經是獨樹一幟的了。
“操戰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
軍陣之側,響起了大周的戰歌之聲。
“大周鉅變,社稷蒙塵,神器流落,黎民遭難。天策明燁,為君前驅。整軍備戰,收服山河。嗚呼壯哉,豈曰無衣。修我戰矛,與子同袍!”
兵部尚書周宏博的聲音在曠野之中顯得額外的洪亮清明。
“閩州鎮撫使,天策軍都督,英武侯公孫明燁聽旨!”在周宏博進行完出征的儀典之後,姬韶薇捧著一卷聖旨站到了拜將臺上。
“臣!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犬戎異族,犯我大周,亂我社稷,今有英武侯公孫明燁,果毅忠勇,恪盡職守!特命公孫明燁提調大軍,收服閩州驅逐韃虜!光復我大周江山!……特此公孫明燁便宜之權,假節鉞!可臨陣獨斷!欽此!”姬韶薇宣讀完了聖旨,身著鳳袍宮裙緩步走到了半跪的公孫明燁面前。
公孫明燁雙手結果了聖旨,“臣公孫明燁接旨,皇天在上,后土為證,臣以此身立誓。不平閩州,臣誓不收兵!”
“不平閩州!誓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