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明燁的名字在嶺南文壇,乃是天下文壇都是一道豐碑。

揚州城內鬥酒詩如海,廬山峰上策論平天下。連當代數位大儒在策論、數算之上都甘拜下風。

年齡和資歷有時候很重要,但是當你的實力能碾壓的時候,那麼這些就不在能束縛一個人。

可以這麼說,十年之後,公孫明燁必是天下的文壇盟主,文人領袖。

在兵部觀政之後,進諫無果,自請前往楚庭為團練使。雖然隱逸了一段時間,人不在文壇之中,但是文壇卻盡是此人傳說。

連中五首兩元,若不是苟鄂從中作梗,他就是大周開國以來第二個六首三元的才子。

但是就在天下都以為他是個文人的時候,他在楚庭打出了一場可以比擬國朝名將的大勝!成為了大週一個冉冉升起的將星。在剛剛打完岡州之戰中,全殲了女真來犯之敵,受封閩州鎮撫使,英武伯。

趙不止知道要想最後將矛頭指向長公主,就繞不開公孫明燁。但是一開始就對上公孫明燁,趙不止乃至他背後的人都不願意。

“你是在說本官讒言媚上嗎?”

“學生不敢!”面對公孫明燁,趙不止果斷認慫,“但是長公主所下之令,乃是事實莫非大人不認?”

長公主傳旨北庭都護府的事情,岡州城內眾人皆知,她下令放箭射殺被女真人驅趕的大周百姓更是有許多人親眼所見的事實,這兩件事情他賴不掉,若是公孫明燁敢不承認,不但起不到任何的正面效果,連他頭上的光環都要被削掉一大半。

“是長公主下令的!那又如何?!”

你承認就好,看著沒有絲毫猶豫就認了的公孫明燁,趙不止的臉上露出了歡暢的笑意隨即一閃而逝化為憤慨:“長公主竟然下此亂命,實在是有違我大周禮儀之邦的做法。現在長公主殿下已經被聖上允許,主政德政殿,牝雞司晨,排擠太子!這如何了得?!公孫大人,您身為文壇領袖,必然不願意見到這樣的局面,還請公孫大人襄助我等,我等學子願以大人馬首是瞻!還請大人出言,為仁德的太子殿下討一個公道!”

趙不止一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公孫明燁是文人領袖,德行無缺,素有不畏權貴的賢名,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要強行將他劃入公主黨,根本沒有多少人會相信,那現在我把理由列出來了,那作為文壇新星的你是不是該站出來為百姓發聲,為天下發聲呢?你要是不站出來,那你就是讒言媚上,德不配位。

公孫明燁沒有直接回答,反而是像講起來故事,“我聽一位老將軍說過一句話——書生誤國!我當時聽到的時候還不同意!和他爭論了一番,時至今日我才知道,錯的人原來是我,原來真的有這樣不明事理的讀書人!我切問你們,守城之日,你們可在城牆上?”

沉默,一陣沉默後,一個書生小聲的說道,“沒有!”

“我在問你們,守城之日你們可曾為這岡州的城防出一分力!”

沉默,繼續一陣沉默,這次連說話的人都沒有了。

“當時你所謂的仁德的太子,在城牆上連劍都握不住。你以為是長公主要帶兵嗎?是因為當時已經沒有人了,逼不得已長公主才拾起了掉落在地上的定周劍,來護衛我大周的江山。當時你們在何處?你們如此為國為民,為什麼不上城牆一起去禦敵!?而是躲在城內?”公孫明燁的話從結果出發來駁斥趙不止的謬論,這些學子雖然易被人煽動,但是確實是學習過禮儀大義,知書明理的人。被公孫明燁的這番話說得抬不起頭來。

“那也不是長公主下令射殺百姓,下旨屠殺女真的理由!”趙不止猶在強辯。

“坐井觀天!你可知草原異族為什麼明明處於弱勢,還敢屢屢擾邊侵我大周?因為自武宗之後,我大周再無對進攻之戰,北庭、安西、安南三大都護府也是以防守為主。而且一直有些吹噓一些禮儀之邦,以德報怨的‘大聖人’!須知治國重利,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們,不僅僅是長公主殿下,在之前的崖山之戰,我親自下令,女真沒有俘虜!”

在公孫明燁最後一句平淡的話語之中,飽含著讓人顫抖的殺機。

“你你你!”趙不止沒想到公孫明燁會如此的直接,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今日一戰傳遍天下之後,異族在以我大周百姓為質之前都會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了大周的怒火!長公主願揹負殘忍的罵名護我大周百姓,可你這等毒舌小人竟在背後惡意中傷,世間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本官羞與你共活於這青天之下!”公孫明燁的一番逼得趙不止一口氣喘不上來,昏死了過去。

今日公孫明燁已經給他定性了,厚顏無恥的毒舌小人。以公孫明燁今日的威望算是給趙不止定性了。

大周的科舉不僅僅考察一個人的學問,在主考官批閱評等的時候,考生的品行,名聲都會是評分項,今日之後,趙不止就只能止步於他的舉人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你問,公孫明燁會不會太殘忍!不好意思!一旦長公主被帶上了殘暴不仁的帽子,就沒有辦法從正規途徑登上了大位了,那麼那位仁德的太子殿下怕是連一個活命的機會都不願意給長公主和公孫明燁。

“我知道,在場的各位學子都有報國之心,但是被小人挑撥用錯了手段方式,今日本官就不追究爾等聚眾作亂,逼宮犯上的行為了。但是希望在之後的學途之中,諸位能多思考!不要被小人蠱惑!最後本官有兩首詩相贈!願諸君能仔細領會其中深意!取紙筆來!”

公孫明燁從李封手中接過了他從德政殿中臨時取來的一支大號的狼毫,一揮而就。下筆之處,無有停頓,行雲流水。

兩幅字被公孫明燁寫完之後,就掛在了宮牆之上。

眾學子都用上前去看第一首詩。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燕雲十五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看完了第一首的學子,很快就沉寂了下來,一個個都陷入了沉思!

沒等一眾學子思索完公孫明燁的深意,第二首詩也被御林軍將士掛在了宮牆之上。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