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騎越嶺決戰(中)(第1/3頁)
章節報錯
騎越嶺決戰中)
“哦?!不知張都督有什麼妙計?”蕭訥抿了一口杯中的茶問道。
張夢白一直地圖說道:“我軍如今據騎越嶺而守,雖然騎越嶺的山勢不算陡峭,但是也是丘陵起伏,岩石凸起,樹木叢生。異族聯軍的騎兵在此地難以衝擊,反而不如步兵發揮的作用更大。所以我軍不必擔心異族聯軍的戰力問題,只要把守住幾條主要道路,其他的地方,扎拓木並無優勢。我的意見是,從現在把守各個隘口的人馬之中抽調一部分。然後在主要隘口前,深挖陷阱,多設拒馬。這些我軍即使在人數上佔劣勢,扎拓木要想攻下,只是異想天開而已。”
“張都督此法雖然能夠抽調出一部分兵馬,但是我軍將失去主動出擊的能力。只能被動防守。而且即使能抽調出人馬來,也決計到不了陛下要求的十五萬人。此路不通。”蕭訥搖了搖頭,否認了張夢白的提議。
“蕭帥先別幫著否定,蕭帥你看此地,這個地方叫通越道,是一片窪地,周圍具是密林,原本是翻越騎越嶺的主幹道,周圍三水環繞,只有幾座大橋可以過河,雖然現在是冬季,水位下降,但是依舊可以做阻敵騎兵衝擊之用。我軍在這處安置了整整五萬人馬,我覺得沒什麼必要。我們完全可以拆掉此處的河流之上的橋樑,那麼犬戎人就不可能越過此地,我們只需在此地安置弓弩手一萬人,就可確保無虞了!此地的地形,敵軍即使大規模的進攻也能讓我們反應過來,及時調兵。這裡調取的四萬人馬,加上從各部抽調的部分人馬,大約可以集齊十萬之眾。加上嶺南各郡縣招募的民兵已超過十萬,可令其中五萬編入調往岡州的大軍,剩餘五萬補充騎越嶺,這樣對我們的佈防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蕭訥聽了張夢白的話,仔細思考了一番,盯著張夢白說:“你的意見是這個兵,必須調嗎?!”
帳內的幾個重要的將領,也被蕭訥這句話,問得相互以目。
“這是陛下的第二道聖旨了。蕭帥可記得前晉武安君。”
前晉武安君,前晉滅國前的最後一根擎天白玉柱。與太宗文皇帝對陣七場,四敗三勝,互有勝負。太宗的大軍為其所阻,難以繼續進攻,無奈之下太宗以離間計令前晉煬帝下令讓其撤兵,然前晉武安君深知用兵,拒不受命,被前晉煬帝騙帝京之後絞殺,自斷了前晉最後一絲生機。
張夢白稍微一頓繼續說道:“蕭帥對於聖上的前一道聖旨,沒有完全遵從,必然已經引起了陛下的不滿和懷疑,若是蕭帥仍然一意孤行,那麼……一切全憑蕭帥決斷。”
張夢白直接的話,讓帳內一陣騷動,在座的幾乎都是獨掌一部的將軍,對於上位者的猜疑,又有誰不知道呢?
閉目沉思了好一會兒,蕭訥才睜開眼睛:“你講得我都清楚,但是目前最關鍵的還是騎越嶺,騎越嶺若是,再談其他也就沒什麼意義,朝廷再無天險可守。”
“你錯了蕭帥,現在最重要的不是騎越嶺防線,現在的大周最重要的是你,若是因為此事引得陛下震怒,臨陣換帥,不管換誰大周危已。”
在不明所以的人耳中或許張夢白的話,很像是在吹捧蕭訥,但是在座的諸將都知道,目前的大周,有資歷有能力統率這近六十萬大軍的人,只有眼前的蕭訥了。
安南、安西、北庭三大都護府的大都護資歷尚有欠缺,且重任在肩不能擅離,鎮國大將軍陳灝軒資歷是夠了,但是年事已高,難以統御如此多的人馬。蕭訥是大周的唯一選擇。
話雖如此,但是沒有人可以確保,那個高居王座的君王會不會因為自己的疑心和掌控欲,臨陣換將。
聽完張夢白的話,蕭訥沉默了一會兒。
“那就按照張都督說的辦吧!”
“大汗!周營有動靜!”
已是戌時時分,扎拓木正在營中思考著擊敗蕭訥的計劃,一個親衛就急匆匆地走進帳內報告。
“怎麼了?周軍出動了?”
親衛立刻搖了搖頭,“稟大汗!這到沒有,只不過負責偵查的斥候發現周營內部有大軍頻繁調動地跡象。”
原本苦思破敵之策扎拓木一聽親衛的話,原本鎖著的眉頭,皺得更厲害了。
周軍的動靜讓他看不懂。
按照現在明面上的局面,自己應該是求戰的一方,自己應該也表現出了求戰心切但是又不敢冒進的態度。他若是此時的周軍主帥,絕對會採取以靜制動的方式。但是現在的周軍卻先動了起來。這就讓扎拓木百思不得其解了。
從現在擺在明面上的局面來看,該急該是自己,若不是因為有一支八萬人的大軍已經前往偷襲岡州的大周朝廷,他現在確實也會很著急,可是這些是蕭訥以及對面的周軍不應該知道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從張弘範開始收集船隻開始,一切部屬都是悄悄地進行的,連八萬大軍都是分成幾十次在夜間登船的。周軍沒有理由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