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的家並不在鎮上,而是屬於鎮旁邊的村裡。

只是為了喜慶,便又圍著鎮上繞上了一圈,由此才開始入趙家。

路過鎮上時,葉言朝著鋪裡看了一眼,瞧著裡頭生意正好,便也沒進去打擾。

趙家的位置屬於黃吉村,距離鎮上也就約摸著一裡左右的路程,確實不遠。

入了村內,只需一眼便能知曉哪個是趙家。

那門院上均都掛著紅綾,門口站著不少人的,自然是這趙家無疑了。

果真,到了那家門前,便是有人大喊,“新郎官下馬!”

隨之而來的,自然是趙明從馬上跳下。

見此,又有人高聲喊道,“新娘落轎,新郎官踢轎門!”

聞言,趙明直了直身,跨步來到轎前,再一腳將轎門踢開。

喜娘忙是遞過去一根紅繩,示意新郎新娘一人牽著一頭。

寓意為,千裡姻緣一線牽。

待兩人分別牽了紅繩的一頭,在禮管的叫喊之下,新娘牽著新娘從轎中緩緩而出。

接下來便是過門檻,跨火盆,到達堂廳開始拜堂。

拜堂儀式葉言沒去看,而是在院裡仔細的將這屋裡的情況看了看。

這屋雖是土撇房,但也倒算間大院了。

此時他們拜堂的地兒應當是上房,而兩邊則均都有違建起來的房,分為東廂房與西廂房,還有北廂房。

再仔細的將這廂房打量了一番,雖東西兩廂房也貼滿了喜字,掛了紅綾,可北廂房卻更有幾分喜色的味道,由此可見,這應當是屬於趙明所住的房間。

到底也還是沒有多過分的去打探一番,隨即葉言便帶著三兒與王翠去了專門記人情薄的地兒,從懷裡掏出一兩銀,記的是十裡村,劉徹。

一兩銀可不算是少了,又見是十裡村的,那記人情的老者看了看三人之後,這才記上了。

記上之後,便又笑著道,“三位請隨意找個地兒坐著,待二位新人拜好堂之後,便能開席了!”

“好!”葉言有禮一笑,便也去了正房堂廳裡看著二人拜堂。

此時的儀式正好舉行到了新娘與婆婆敬茶的畫面。

農戶人家均都是在當天拜堂時便會開始朝著男方長輩敬茶。

而大戶人家卻是在拜堂之後直接送入洞房,再第二日晨時才會去與男方的長輩請安敬茶。

這裡面的門門道道葉言自然也是不清楚的,是以便也只得在一旁看著。

敬茶時,新娘的蓋頭自然是掀起來的,是以當露出劉曼那張俏臉時,趙明的娘崔氏心下也連是歡喜,接過新媳婦手上的茶喝了一口,便從衣袖裡拿出拿過一個用紅紙包的紅封塞入了劉曼手裡。

又將手在劉曼的手上溫柔的拍了一拍,表示她的極為滿意,“好孩,快起身,快起身!”

得到娘親的指示,趙明便將新娘扶了起來。

儀式舉成,便是開席。

而新娘自然是不得入席與眾人一起坐的,此時便是將她送回婚房,待酒席散後,才能開始吃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