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滿朝文武皆有掛12

兩個月後,邊疆傳來勝利之聲。

與之相對的是,洛陽的情況急轉直下。

那位一直在暗中搞事情的郎鈞被殺了。

縱使身為名流,在天下文人中具備傳奇性的概念,也無法阻擋幹衛言真正對他下死手。

不過也是,奪下大虞後,就算缺少聽話的中原本地官員,那也是之後的事。

眼下於幹衛言的問題是,如果繼續讓郎鈞跳下去,就不只是大腿中箭養了一個半月才好那麼簡單了。

傳往京城的勝利之聲,也使得許多隱藏在京城暗中的人遠離此地。

幹衛言在三天後就得到了具體資訊。

同時他也做下了決定,既然遼國沒有成為遼國的資本,那就以中原人的身份,中原人的形式態度,乃至習慣,參與皇儲之爭。

一個病秧子小皇帝才是最沒有資格坐在皇位上的人。

邊境戰事平複,也意味著其他原本沉默不再露頭的皇子,會産生更多想法。

國破家亡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人想成為亡國之君。

而假如國泰民安,國力強盛,那誰都想成為繼承一切財富的人。

雖說現在還沒到那樣富裕的程度,但就像幹衛言的態度所示,最沒有資格坐上皇位的就是那個病秧子。

他都能坐,其他人不是更有資格,也更加名正言順?

似乎已經處於敗落邊緣的幹衛言,傾刻間便轉變了計劃,選擇同時押寶大皇子和四皇子。

前者再怎麼毀容,也有母族能推一推。

而四皇子那個好男風的玩意兒,縱使再怎麼上不得臺面,也比雙胞胎要來得好。

幹衛言主要看好的還是大皇子。

這位始終沒有自請封王,顯然還是對那位置有一定執念。

如今邊境戰事平複,幹衛言先前的強勢在此時也變得不那麼淩厲。

保不準大皇子就會以為,可以借勢這兩朝閣老的力量,入主皇宮。

幹衛言有意將一切往這方面引導。

大皇子和二皇子互相攻擊,卻導致雙雙出局的事件經過,幹衛言很清楚。

無論心裡再怎麼看不上,也依然可以藉著大皇子蠢蠢欲動的心,繼續把握手中權力。

是以幹衛言便想盡辦法蠱惑,而大皇子爺也果然做出了選擇。

甚至自己從京城來到洛陽。

此等愚昧之舉被太後痛罵。

不過這次她倒沒怎麼砸花瓶了,只是萬萬不能接受這麼個蠢貨是從自己肚皮裡爬出來的。

不遠處候著的沈漪嘗試打圓場,“興許是大皇子心中也有一些自己的計較。”

“就那個能被老二算計到毀容的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