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前文,這西藏主教達賴喇嘛僧人要和天魔煞星孫廣威一較高低,初時還在誦讀《楞嚴經》密宗之學,均被天魔煞星孫廣威所破。

索性就真刀真槍的和天魔煞星幹上一架,餘下的那五個喇嘛僧人也想一起上,打算把天魔煞星孫廣威圍在中間,就此打殺於他。

可是看到旁邊還站著摩尼教主於刀羊,他也不是一個好惹的善茬子,索性個個都站在原地不動,看這主教達賴喇嘛是如何把天魔煞星給打殺掉的。

那達賴喇嘛最擅長的莫過於佛家的《楞嚴經》,他一生的武學十之八九源於這本佛經。

《楞嚴經》是佛教上的一部極重要的大經,可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因為此經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則橫跨禪淨密律,均衡發揮,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則更是充實、圓滿。

所以這達賴喇嘛僧人一生摯愛《楞嚴經》,真正做到了顯宗密宗雙修的一個喇嘛,不過自他以後,這西藏喇嘛教就分為了顯宗和密宗,兩個教派為彼此的教義一直爭鬥不休。

話說有印度的僧人來到華夏之地,聽說我們東土有位號稱小釋迦的智者大師,於是前來拜訪,相見之後交流得很融洽,雙方都很高興。

這位小釋迦的智者大師不是別人,乃是一直被西藏喇嘛僧人奉為靈童小活佛的人,而這第一代的靈童小活佛並不是出生在西藏,而是地地道道的華夏人。

這位印度僧人告訴智者大師,止觀中三種觀照的觀點和印度的《楞嚴經》中的意趣相符;智者大師一生弘揚天台止觀,成就殊勝,自然對素未謀面的《楞嚴經》,很感興趣。

因他研讀《妙法蓮華經》時,對經中的六根功德來源心有疑念。於是就向這位印度僧人請教。印度僧人說《楞嚴經》中,關於這方面義理的闡述十分詳盡。

智者大師很想能儘快地拜讀《楞嚴經》就殷勤珍重地啟請這位印度僧人,希望他能設法將《楞嚴經》奉請來我們東土。

後來那位印度僧人就把《楞嚴經》傳給了這位小釋迦智者大師,這智者大師感覺經文之中有很多地方未曾得解,就準備前往天竺國尋找那位印度僧人求證。

不料想,卻是走岔了路,來到了這苦寒之地青藏高原,也是天大的緣分吧,這小釋迦智者大師就把《楞嚴經》傳到了這裡,並被這裡的僧人奉為活佛。

這達賴喇嘛也是對《楞嚴經》精讀細研,一身武學造詣也是登峰造極,文武雙全,活脫脫的一個佛門天才。

天魔煞星孫廣威才不管對方是什麼厲害的角色,只要你敢來,我就敢往,天魔煞星也不想跟這群喇嘛僧囉嗦,因為他還要趕著去鳴沙山,阻擋江湖武林圍攻金剛門。

孫廣威二話不說,就打出了一招“七煞天羅”向那西藏喇嘛主教攻擊而去,那喇嘛僧人沒有想到天魔煞星孫廣威的掌風竟然是這麼的凌厲,舉手投足之間都似乎想將自己壓倒。

這喇嘛僧人顯密雙修,還沒有等到孫廣威的拳風臨近之時,一個閃身突然就消失不見。

天魔煞星孫廣威剛剛這一掌明明白白的打在了這喇嘛僧人的胸膛之上,為何這裡僅僅只剩下一個僧侶袍子,那喇嘛僧人去了哪裡。

天魔煞星孫廣威四處在捉尋喇嘛僧人的下落,不曾料想這喇嘛僧人好像是憑空消失了一般,竟然找也找不得,尋也尋不到。

天魔煞星頭頂,四方,到處張望,始終是看不到喇嘛僧人去了哪裡?

“咦?這是怎麼回事?難道這喇嘛僧會妖術不成?”天魔煞星孫廣威心中暗自揣摩道。

索性就不管他了,天魔煞星孫廣威大大方方的向那五個攔路的喇嘛僧人走過去,朝著鳴沙山的方向走去。

只聽耳後風聲逼緊,天魔煞星孫廣威知道肯定是這主教達賴喇嘛僧人來了,回首就是一掌,那喇嘛僧人突然又消失不見了。

天魔煞星孫廣威朝著空曠的荒野,放聲高喊道:“是好漢的話,就與我明刀明槍的較量,躲躲藏藏的算什麼英雄好漢。”

可是那達賴喇嘛僧人好像是吃定了孫廣威一樣,就是不肯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