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二章 人去樓空(第1/2頁)
章節報錯
ntent
徐州治所,下邳城府
作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為了實現自己抱負的大佬,劉備時刻都在關注著天下各方的動態。天子劉協準備遷都幽州,劉備也是在最快的時間內獲得這個訊息。隨後,他便立即召集麾下文武議事。
當然,武將有關羽、張飛,以及親兵頭子白軍統領的陳到,這三個還算是大魚,值得一提;而謀士方面,就簡雍、孫乾小魚兩隻,不足一提。連糜竺都被袁常給挖走了,現如今,也是因為招攬了陳登,還算過得去。不然的話,劉備麾下的謀士怎能用一個悽悽慘慘慼戚來形容。
劉備神態端正,不苟言笑,和煦的對麾下幾人問道“諸位,如今天子聽從幽州牧建議遷都幽州,對此,諸位不知有何看法?”
“大哥,肯定是袁常那賊廝脅迫天子,三弟我願意領兵殺到幽州,將天子解救出來。”
張飛迫不及待的第一個站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聲嚷嚷著“我早就看出來他們袁家沒有一個好東西,當初在虎牢關的時候,袁紹作為盟主,卻膽小怕事,不肯指揮大軍殺入關內,誅殺董賊;袁術那廝無故興兵入侵徐州,搶了大哥的領土;如今,袁常更是脅迫天子遷都幽州,當真可恨。只要大哥你一聲令下,三弟我就把他們統統都給砍了。”
“三弟,休得胡言!”
關羽威嚴的喝止了張飛,一臉嚴肅之『色』,說道“無論如何,天子遷都幽州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事情了,而且,聽聞兗州牧曹『操』也支援遷都幽州的意見。徐州身處青州、揚州和兗州三面包圍之中,大哥若是要去迎回天子,怕是少不得要與他們三方開戰。以徐州如今的情況,根本無法支援這樣的戰鬥。所以,對於天子遷都幽州一事,我等卻是毫無辦法,可恨。”
關羽對於漢室的忠心還是有的,當然,劉備作為漢室後裔,關羽忠於他也是忠於漢室,自然沒什麼區別。
“二弟此言深得我心,三弟你當多向你二哥學習一番。”
劉備稱讚了關羽一句,隨後又教誨了張飛一句,接著才看向一旁的新手下陳登,問道“元龍,你以為如何?”
“主公,屬下以為,天子遷都幽州於主公而言並非壞事。”陳登捋著鬍鬚,鎮定自若的回答到。
“元龍,此話怎講?”
劉備目光一閃,好似有些明白陳登的想法,目光無喜無悲的看向陳登問到。而其他人也都把目光看向陳登,似乎很好奇他能有什麼獨特的看法。
陳登站起身,整了整長袍,目光掃了在場眾人一圈,這才說道“在座的皆是主公心腹,登心中一些想法便說出來。”
“元龍有何想法但說無妨!”
劉備說了一句,意思是告訴陳登說什麼話都不會因此怪罪。得到了劉備的預設,陳登這才說道“當初董賊入京,少帝因此不幸遇難,而後當今天子才被董賊皇位。但是,大家都知道天子只是董賊手中的一個傀儡,根本沒有任何的權勢。而如今,幽州牧袁常建議天子遷都到幽州,與董賊的行徑有何差異?到時,或許也會如董賊一般謀害了天子,再次推出一個傀儡上臺,從而將天下掌控在手中。而且,更有可能的便是袁常會藉此謀朝篡位,佔據國之神器也不是沒有可能。如今,天子跟隨袁常遷都幽州,恕屬下冒昧,敢問主公,若是袁常到時以天子的名義傳達一些令人難以接受的命令,主公是否聽從?”
“這…”
劉備眉頭微皺,陳登的話顯然是說的很直白了。就是詢問劉備是聽從天子的命令,還是不聽從,簡單的說是否另起爐灶。不然,到時候袁常以天子的命令,讓各州州牧前往幽州述職,到時候大家是去還是不去?不去,顯然是告訴別人你有異心,不聽從天子召喚;而若是去的話,幽州是袁常的地盤,誰知道去了之後能否保住小命。所以,陳登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劉備確定自己的態度。否則,大家帶上一家老小跟你打天下,結果你心裡裝著皇帝,皇帝一個命令你就巴巴的去送死,這樣的主公,誰願意跟從?
沉『吟』了片刻,劉備說道“天子的命令,備自當審時度勢。”
劉備也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意見,一句審時度勢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若是天子的命令對自己無害,聽從那自然是沒問題;而若是想讓他劉備送出『性』命的命令,那自然是陽奉陰違。
“如此,屬下明白了!”
陳登自然知道劉備的意思,劉備顯然也是有野心的,那他陳登自然不吝拖家帶口的跟隨劉備打天下。閉眸思索了片刻,陳登再次睜開眼時精光閃爍,沉聲說道“主公,如今天下局勢混『亂』。天下各州之中,身具皇室血脈的主公一人,荊州劉表,益州劉璋,僅三人耳!其餘郡國的皇室後裔,自是無需放在眼裡。而益州劉璋,切斷了蜀地與中原的道路,割據蜀地為王,沒有逐鹿中原的志向,他日只需派遣大軍自可令其俯首稱臣;而荊州劉表,年少之時有才名,平定荊州時的手段亦是令人稱讚。然則,這些年的安逸生活,卻早已讓他失去了進取之心,安居荊州一地,亦是不足為懼。如今,皇室後裔中,唯有主公身具興復漢室的勢力和雄心。因此,屬下以為,若是他日一旦生變,主公自是可舉起大旗,振臂一呼,成就大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元龍之意,是要備做那『亂』臣賊子,此事不可!”劉備臉『色』沉下,大義凜然的說道。他劉備闖『蕩』天下,靠的就是一身仁義的名聲,若是舉起自立為王的旗子,那他的名聲就壞了,是否還能得到百姓的認可就難說了。劉備研究古今,發現要想實現抱負,成就大業,仁義的名聲肯定不能丟。
如秦朝那樣靠武力奪得的天下,終究不持久,所以秦朝歷經二世而亡。嬴政有威名,可以壓住天下人,而胡亥卻沒那威名,做不到這一點。後來的劉邦和項羽的爭霸,劉邦就是因為仁義之名,所以人才都投入到他麾下,而項羽一方,早期的人才後來都跑到劉邦麾下。等到劉邦徹底掌控天下的時候,再拋卻仁義的名聲,功臣殺的殺,這時候是否有這樣的名聲已經不重要了。還有那新朝的王莽也是如此,早期的仁義名聲傳播天下,所以有無數人才投入到他麾下,然而,王莽篡朝太過匆忙,勢力還沒能徹底佈局完畢,短時間內也走向滅亡了。若是王莽願意扶持一個傀儡皇帝,慢慢的將整個天下掌控在手中,那麼,是否還有後來劉秀中興漢室的事情就兩說了。
因此,劉備雖然心裡對於陳登的提議也感到火熱,卻不是很支援。
“主公誤會屬下之意!”
陳登臉『色』不變,平靜的說道“屬下並非是讓主公現在就舉起自立之旗,現如今的天子遭董卓、李、郭汜等賊子的迫害,如今又有袁常的挾持,天下百姓悲於天子的遭遇,民心依然還在。然則,少帝之事是否會發生在當今天子身上,誰也不敢保證,到時候一旦此等不幸之事發生,還望主公能夠決斷。畢竟,主公亦是身具皇室血脈,自也能夠擔得起如此大任。”
“就是,就是!”
張飛又跳出來刷存在感,大聲說道“三弟我早跟大哥說了,大哥你也是皇家子孫,這皇位一樣能坐得,而且還能比他們做的更好,既然如此,俺們就不用管天子的死活,等天子遇難了,大哥起事不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