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為了重新將天子掌控在手中,為了對付董承等人才暫時聯合起來的同盟。如今,威脅沒有了,天子遷都幽州,這司隸一帶就他們二人的兵馬最多,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下。不過,兩個人共同掌控一地,顯然不如一個人掌控。因此,李傕和郭汜二人同時都有了想法,想著將對方除去。

某一日,李傕和郭汜二人各自尋了一個理由派遣手下去對方府中問罪。然後,兩人便都明白對方意圖,於是,領著麾下兵馬在長安城外擺開陣勢,再次相互廝殺起來。索『性』長安城附近一帶的百姓被劫掠的劫掠,被殺的被殺,也有早就跑到其他地方的。因此,李傕和郭汜二人的廝殺,也沒能影響到百姓的生活。二人實力相當,麾下兵馬也都是西涼兵出身,彼此都瞭解,故而,短時間內怕是分不出勝負。

荊州與豫州交匯處軒轅山下,張濟帶著兵馬便駐紮在此處。

彼時與李傕和郭汜二人脫離之後,張濟便帶著兵馬來到此處。因為此前得罪於劉協,張濟也不敢大張旗鼓的到處跳,以免引得劉協的注意。按照張濟的想法,李傕和郭汜二人得罪劉協的更多,劉協若是要罪責於人,首先肯定是找李傕和郭汜二人的麻煩,他自然不會太早被盯上。因此,張濟帶著士兵駐紮在此處,缺少糧食的時候就讓人去荊州或者豫州境內的郡縣購買糧草,還能時不時的到軒轅山上打打獵,日子過的倒也暢快不已。而後,他就得到了劉協遷都幽州的訊息。

因此,張濟就更高興了。

劉協遷都幽州,顯然無暇顧及他們了。雖然不知道劉協為何要遷都幽州,但是,張濟知道肯定是袁常或者曹『操』的主意,知道袁常和曹『操』出現之後,劉協就別想得到自由了,當然,若是被李傕和郭汜他們給劫掠了,也是一樣的。所以,得知劉協離開洛陽之後,張濟頓時就內心膨脹了。

“來人,傳令將士們聚集!”

張濟果斷的下令將士集合,隨後聲情並茂的說道:“諸位弟兄們,如今天子遷都幽州,已經無暇顧及我們了,接下來是時候大展拳腳了。如今豫州乃是無主之地,只要我們攻下豫州,以後吃香的,喝辣的,榮華富貴,誰都有份。但是,如果誰想渾水『摸』魚,不要說吃香的喝辣的的,到時候就休怪本將軍不客氣了!”

“拿下豫州!”

“吃香的喝辣的!”

“我等誓死追隨將軍!”

相比於李傕和郭汜二人,張濟對待麾下將士還不錯,因此,不像李傕和郭汜二人,要麼麾下將士反叛,要麼自己都被麾下給斬殺。故而,聽到張濟要攻打豫州,這些士兵們都是戰意洶湧,恨不得現在就在豫州的領土上。

“此去東南方向四十里外乃是荊州的襄城,既然要攻打豫州,少不得要糧草,襄城作為荊州與豫州的交匯城池,城內糧草無數,我等暫且先拿下襄城權當是從荊州借的,他日拿下豫州之後,再歸還荊州也不遲。”

襄城是豫州和荊州的橋頭堡城池,要進入豫州,就不得不拿下襄城。所以,張濟自然不會客氣。

四十里的距離,張濟大軍朝發夕至,休整一夜之後,張濟便下令大軍攻城。

襄城作為荊州和豫州的前沿,自然是城牆高大堅固,若是城內守軍上萬,以張濟如今三萬餘的兵馬,自然無法拿下;然而,因為豫州無主,荊州劉表沒有在襄城駐紮過多的人馬,也就二千餘兵力,若是張濟全力攻打,半日的功夫或許便能拿下。而距離襄城最近的南陽郡,騎兵增援襄城,也要將近一天的時間,所以,攻打襄城的時間綽綽有餘。

張濟領兵素來果勇,這也是他麾下士兵賣命的原因。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樂極生悲的原因,張濟指揮大軍攻打襄城,結果,距離城池太近,城上一支流矢飛來,正中張濟心頭,只來得及把士兵交給侄兒張繡,張濟就此一命嗚呼了。張濟一死,麾下士兵頓時士氣大跌,襄城二千士兵也硬是擋住了張濟大軍攻城的態勢。而後,斥候又報說南陽郡的兵馬已經在增援路上,不得已之下,臨時接管大權的張繡便率兵退走。

沒幾日,張濟領兵攻打襄城,身中流矢而亡的訊息便傳到了襄陽城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表聚集麾下親信,蒯越、蒯良、蔡瑁等人自是在列,劉表問道:“諸位,張濟與李傕、郭汜等賊子此前威『逼』天子,如今,天子遷都幽州,張濟想來是要拿下豫州,故而才會侵犯襄城。如今張濟身中流矢而亡,其侄張繡領兵屯於軒轅山下,其心不死,諸位以為當如何?”

蒯越、蒯良等人算得上是一流的謀士,鎮守一州之地尚可,進取八荒怕是沒這能力。否則,以劉表麾下的將士而言,在早期是天下間最大的勢力了,沒有之一。在袁紹沒有佔據三州之地前,無人可與劉表相比。要知道,荊州在天下各地『亂』賊洶湧而起之時,可謂是巍然不動,沒有受到絲毫影響。而且,在後來董卓作『亂』之時,司隸、豫州等地的百姓多有逃亡荊州。天下十三州,荊州一地的人口怕是就佔了天下的六分之一。以如此資本,劉表在此『亂』世,可以說是有著最好的基礎。畢竟古代的戰爭,在沒有熱武器的情況下,靠的就是人口。若是有頂級謀士出謀劃策,劉表坐擁天下也不是沒有可能。然而,一直到荊州被曹『操』拿下之時,劉表始終也只是佔據著荊州這一畝三分地,在有人勸說的時候,出兵撩一撩曹『操』,或者袁術,其他就沒什麼作為了。

當然,也是因為荊州過於安定,其麾下的謀士、武將也安享太平,不願陷入戰爭的泥流,過錯自然不能全算到劉表一人頭上。

劉表詢問,作為謀士之一的蒯良,上前說道:“主公,張濟犯境,於情於理,主公當出兵懲之,如此方能彰顯主公之威。然則,以如今的情形,屬下以為主公不可與其發生衝突,或可招攬為上上策。”

喜歡三國之四世三公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四世三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