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鄴城

袁紹與麾下文武商議各事,如今袁紹轄冀州、青州和幷州三州之地,歷史上原先還有幽州一地,可以說是漢末、三國前最大的軍閥勢力。當然,如今雖然被袁常拿了幽州之地,但是,坐擁三州之地的袁紹還是當前最大的一股勢力。歷史上的袁紹可以說敗的很冤枉,也敗的毫無道理。麾下的謀士眾多,武將亦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君不見曹『操』擊敗袁紹之後,收復了一大批。否則,單單憑藉曹『操』自己麾下的那點人馬,又如何能夠安撫四州之地。而且,交戰之時,袁紹的大將被斬殺良多,其後不肯歸降曹『操』的也不少,由此可見,曹『操』麾下真的是兵精將廣。

而且,如果說再把袁術的勢力也算上,袁家在漢末、三國前毋庸置疑是最大的勢力,沒有之一。只是,坐擁如此大的地盤,麾下人馬眾多的袁家卻最終沒能一統天下,不得不說,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主公,有幽州的探子來報,幽州牧已經率兵政法高句麗而去。”

“嗯!”

袁紹漠然的點了點頭,對於袁常的軍事行為並沒有多大的反應。自從得知自家這六弟有著不小的野心之後,袁紹便安排人在幽州打探袁常的行動。高句麗只是一個不『毛』之地,就跟蠻荒一般的地方,並沒有什麼值得袁紹花費太多的心思去關注,至於袁常為何要去攻打高句麗,袁紹也不是太在意。

田豐見袁紹沒有放在心中,連忙勸阻道:“主公,古往今來,征戰異族之人,無不是胸懷環宇之輩。如今幽州牧征伐高句麗,必定是要先平定北方異族邊境,待他解決後顧之憂,便可南下冀州,西進涼州、幷州,於主公大業有所阻礙。屬下以為,主公當趁著幽州牧尚未崛起之時,以家族大勢壓之,令其歸順主公麾下,若是不從,主公便可以此為由,出兵幽州,屆時主公挾四州精銳,天下豈不盡歸主公囊中。”

自東漢光武帝中興以來,世家大族便開始走向舞臺,直到唐武則天覆滅,僅存少許苟延殘喘,直到宋時,世家大族才算是真正的退出舞臺,替換成儒家掌權,當然,本質上依然是換湯不換『藥』。如今家族是一切的根本,一個人若是沒有家族,受人欺凌也無處伸冤。而且,一個人脫離家族,天下人不會去說家族的不是,只會說這個人是否德行有沒有問題,所以才會被家族給趕出去,這是天下大勢,誰都不可逆轉。因為家族的存在是士大夫階層統治天下的根本,他們絕不容許任何人來破壞這個根本。所以,田豐讓袁紹以家族的名義讓袁常歸附,可以說是穩吃袁常。袁常不反抗最後,若是反抗,那就更不用擔心,天下大勢滾滾壓下,袁常不服都不行。作為袁紹的謀士,田豐自然是從袁紹的利益出發,不會有絲毫的不安。

“主公,田豐此言乃是陷主公於不仁不義之地,屬下以為不可。”不過,田豐的話剛落下,郭圖便跳出來反對。

袁紹麾下謀士眾多,大家也各自分成幾派。誰讓袁紹有四個兒子,其中袁譚是長子,跟隨袁紹南征北戰,在袁紹的創業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按照當前的嫡長子制度,袁紹未來的家底肯定是要交給袁譚的。只是,袁紹的兄長袁基無子,袁紹把袁譚過繼到袁基當兒子。雖然說袁譚身體裡流的還是袁紹的血脈,但是從家族的角度來說,袁譚已經不是袁紹的兒子,而是袁基的兒子了,以後袁譚以及他的子孫後代有什麼成就,也只能算到袁基的身上,跟袁紹沒有任何的關係了。當然,是否要把家底留給袁譚,最終還是要看袁紹本人的意願。

不過,袁紹似乎也有所改變,自從袁譚過繼給袁基之後,袁紹就開始寵愛另外兩個兒子袁熙和袁尚。

歷史上的袁熙並沒有太多的筆墨,只是知道他有一個洛神稱號的老婆,當然,現在已經不是他的了,有袁常『插』手,怕是甄宓跟袁熙再沒有關係了。其後就是第三子袁尚,是袁紹最寵愛的兒子了,袁紹諸多的舉動都透『露』出一個意思,未來的接班人就是袁尚。因此,袁紹麾下的文武基本上是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援袁譚,如郭圖、辛評等人,一派支援袁紹,如審配、逢紀等,而田豐、沮授、許攸等人並沒有站隊,只是安分守己的做著自己的事。雖說袁紹更寵袁尚,但是,早期都是袁譚跟隨左右,袁譚在軍中也頗得人心,所以,袁紹一時之間倒是不好做出決定。或許,也正是因為袁紹的拖沓,沒有儘快的下定決心,才會在官渡之戰敗北,因病去世後沒能立下繼承人,最終使得偌大的家業分崩離析。否則,官渡之戰敗北,袁家依然還有四州之地,依然還有爭霸的資本。

“郭圖,吾之所言皆為主公著想,你如何說吾陷主公於不仁不義之地,若無道理,吾必不干休!”田豐見郭圖反對,冷哼一聲怒喝到。

郭圖聞言卻是不急,對著上首的袁紹行了一禮,這才看向田豐說道:“幽州之地乃是當初主公與幽州牧袁常商議之後主公交與袁常管轄,主公雖失了幽州之地,然則,袁常亦在公孫瓚一戰之中付出了不少,且有許諾於主公,日後幫助主公爭奪天下,如今若是反悔,豈不是讓天下人以為主公不仁;幽州牧袁常乃是主公六弟,主公如今無端奪取其領地,無兄長之悌,豈不是讓人以為主公不義。若是讓天下人將主公看成是不仁不義之輩,於主公大業又有何助,相比起主公的聲名,區區幽州之地,讓給袁常又有何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袁紹最是喜歡名聲,熟悉袁紹的人都知道。所以,郭圖這一番話下來,可以說是完全說進了袁紹的心中,田豐即便想要反駁,怕是袁紹也不會答應。因為田豐是站在袁紹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對於更看重名聲的袁紹而言,卻是顯得更落下乘了。

“公則所言甚是,幽州交由六弟來治理,其治下亦是井井有條,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百姓安居樂業,吾若是無端奪其領土,必為天下人所不恥,此非吾之所願。再則,有六弟把守幽州,亦可抵禦北方異族,令吾治下免去異族侵擾之苦。若是取回幽州,還需花費心思防守邊境,於大業並無益處。”

袁紹一句話便奠定了對待袁常的戰略方針,田豐雖然不滿,卻也無可奈何。況且,田豐只是覺得袁常掌控幽州在袁紹的後方對於發展會有些不利,卻並不覺得有多大的阻礙。因此,田豐也就沒有繼續勸說了。

“如今,長安城內李傕、郭汜二人相爭,陛下遭受二人困苦,諸位以為當如何?”

田豐聞言,上前建議到:“主公,如今陛下受此二賊挾制,令難出長安城,主公當揮師長安,救陛下於水火。屆時,主公便可以勤王之功,掌控大勢,指令諸侯。”

“主公,屬下以為不可!”

還是郭圖站出來反對,無視田豐的怒『色』,不緊不慢的說道:“主公,若是迎回陛下,倘若陛下讓主公將兵權交出,主公屆時是答應還是反對?若是答應,那主公屆時也只是能當一個富家翁,惶惶不可終日;倘若主公不答應,那便會被天下人所不恥,認為主公乃是不忠不孝之輩。迎回陛下,於主公大業並無良助,既然如此,何不靜觀其變,待時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