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袁常點了點頭,再次看向六人,眯著眼睛說道:“諸位,本州牧也是一個仁慈之人,那些受了傷計程車兵,自然不會再讓他們上戰場,便讓他們留在我幽州養傷,等到傷勢復原之後,再讓他們返回國家。而其中六萬能戰計程車兵,便由六位各自統領一萬,出兵高句麗,諸位以為如何?”

“幽州牧所言甚是,我等自當遵從!”

形勢比人強,袁常顯然是早就已經安排好了一切,他們除了聽從之外還能做什麼?如今知道了幽州兵馬的強悍,他們也就不敢再有反抗的念頭了,那樣說不定會給自己的國家帶來災難。六國兵馬出動消滅高句麗,想來也不會有多大的問題。

“很好,既然諸位沒有意見,那便這樣定下來。本州牧給諸位將軍三天時間,整頓兵馬,三天之後,諸位將軍各自挑選副將統兵出戰高句麗,諸位將軍便跟隨本州牧,見識各國兵馬如何大勝,可有問題?”

“一切都聽從幽州牧所言!”

很明顯,袁常讓他們跟隨在自己的身邊,就是為了防止他們有什麼不軌的意圖。讓他們的副將統領一萬兵馬去攻打高句麗,而將他們六人掌控在身邊,就不用擔心出現什麼意外了,除非他們六人是不怕死的那種勇士。但是,照目前的情形來看,他們並非是這樣的人。而且,他們若是有多餘的舉動,也會給他們的國家帶去災難。因此,基於這些原因,他們自然也不敢有其他的動作了。

隨後,六人都被帶了下去,每個人身邊都有十人一隊計程車兵看守,明為保護,其實就是監視他們。至於高建昌,已經沒有人會去管他怎麼樣了,等這一戰過後,高句麗註定是要被消滅的,高建昌如何,又有什麼意義。

等高建昌七人離開之後,袁常看向郭嘉、太史慈說道:“那些受傷計程車兵等他們養好傷之後,也不能就這樣放過,他們必須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不知主公有何想法?”

郭嘉看向袁常,不解的問道。在以往的戰爭之中,抓獲的俘虜通常都是由俘虜所在的國家出錢把他們給贖回,而若是有的國家不願付出這個賠償,這些俘虜要麼被處死,要麼被當成苦力去幹活,要麼就是被關進大牢裡幾年然後放走,也或者是關一輩子,老死或者病死在監牢之中;當然,也有一些俘虜不滿國家放棄他們,於是成為了間諜,總之情況不一。而袁常此刻提出來,顯然是有了什麼想法,郭嘉雖然才智過人,但是,有的事情沒有經歷過,自然不知道該如何行事。

而袁常作為一個穿越者,當然不能浪費這麼多的苦力。士兵都是精壯出身,力氣有的事,讓他們去做事,顯然是非常適合的。

以往自然也有讓俘虜去當勞役的,但是,這些俘虜來的勞役並不安穩,有些勞役在勞作的時候把看守計程車兵給殺害,然後逃跑,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過。但是,如果把這些俘虜關在監牢裡,還要糧食去養他們,也是一件讓人很頭疼的事情。所以,對於俘虜的處置,也是歷來朝廷一個難點。

不過,如今到了袁常手上,那就不會再有問題了。

袁常微微一笑,說道:“之所以在處置俘虜的問題上有難題,是因為沒有相應的律法去對待。若是出臺相應的律法,其實,這些俘虜就很好解決了。經過我的深思熟慮,決定建立一個勞教所,意為勞動教育;而這些俘虜則是勞改犯,意為勞動改造。進入勞教所之後,不僅要讓這些勞改犯出力,還要對他們進行政治教育,潛移默化的改變他們的思想,最終讓他們認可中原的風俗、習慣,從而成為我中原人的一員。如此一來,便可如春風化雨般解決這些敵人。我們可以根據他們的罪過,判處他們多少年的刑罰,然後,可以根據他們的表現,適當的增加或者減少他們的處罰。表現不佳,毫無悔過之心的,增加處罰的年限;有重大表現,積極改過的,則可以減少他們處罰的年限。如此一來,自然可以減少這些俘虜反抗的情緒。”

聽了袁常的話,郭嘉和太史慈他們俱是眼睛一亮。

以往在對待俘虜的問題上,不是關押就是充當勞役。而且,在他們關押和當勞役之時,這些俘虜的遭遇也是極為悲慘的,動則就是被一頓毆打,有時候更是會被生生打死,只不過是一些俘虜,被打死了也不會有人去搭理。因此,這也是一個俘虜會反抗的原因之一。

如今有了袁常提出的這個勞教所和勞改犯的想法,這些問題自然都能夠輕鬆的解決了。想來,這些俘虜日後還會成為中原開發建設的主力軍了。畢竟這個年代可不是和平年代,戰爭時刻都存在,俘虜也不會少。有了這些俘虜當苦力,中原的百姓也能減少勞役,從而使得社會更加的和諧,卻是一種良性迴圈。

當然,袁常提出的這個想法,也不能完全照搬未來的做法。畢竟這是兩種不同制度,未來是在和平年代的做法,而如今是封建時代,社會形態不一樣,這實際的做法也自然不一樣。

所以,袁常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和一些做法給提出來,而其中有什麼不足之處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則由郭嘉和太史慈來補充。郭嘉的才智來做這種事,自然不會有問題,而至於太史慈,不要忘記了,他早年的時候是郡裡的奏曹史,也就是把郡裡的案件上報的官員,對於這些自然也不會陌生,即便是典韋,也能時不時的說一兩句,讓勞教制度更加的完善。畢竟典韋以前是個平民,代表了最基層,知道什麼是能夠讓平民接受,什麼是不能接受的。這勞教制度,不僅適用於俘虜,同樣適用於犯法的百姓。袁常代表了統治階級,郭嘉代表了官員階級,而太史慈則是代表了基層的官吏,典韋則代表了百姓階級,每個階層都顧及到了,自然才是最為完善的。

一直討論到了半夜,四人這才討論的差不多,而袁常則是讓郭嘉將此勞改制度給整理了一番,讓親兵給送到北京城去,開始建立制度,然後便能夠開始執行了。(未完待續。)

喜歡三國之四世三公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四世三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