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三章 糜竺獻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徐州下邳城內
當日陳到會見劉備,建議劉備將陶謙二子拿下,從而脅迫陶謙將徐州刺史的位置交給劉備。但是,劉備為了不表現的急功近利,同時也是為了表現他仁義的一面,並沒有立即採用陳到的計策。
而陶謙將劉備接進城後,雖禮遇有加,卻也沒有如歷史上一般就要把徐州刺史的官印送給劉備,自然也不會有三讓徐州之事。畢竟三國演義是羅大大寫的小說,為了讓故事精彩,才會整這麼一出故事。就如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一樣,其實這些事都是虛的。之所以弄個三神馬的,不過是為了讓事件顯得更加高大上罷了。
卻說劉備在下邳城內呆了兩三日,這一日,陶謙的親信士兵突然來到劉備府邸,邀請劉備前往府衙議事。這幾日劉備為了隱藏自己的心思,都相當老實的呆在府邸之中,並沒有去與徐州官員聯絡,免得引起陶謙的猜忌。故此,也不知城外戰事如何,聽得陶謙邀請,連忙喚上張飛,急趕往府衙。
“玄德,你既來了便開始議事!”
陶謙見玄德進入大廳坐定,便直接說道:“諸位,如今曹孟德親率數萬精銳已經兵臨下邳城下,不知諸位有何退敵良策?”
面對陶謙的詢問,徐州一眾官員卻是默然無語。
曹豹身為徐州大將,掌管徐州數十萬兵馬,本來戰事應該是由他負責。然而,跟曹操戰了幾場,曹豹都是大敗,還差點把小命給交代了。所以,如今的曹豹也是一個字都不敢多說了。
陶謙見狀。心頭大怒,然而,在劉備這個外人面前也不好太過於斥責屬下。免得徒惹人笑話。
“曹豹,你身為我徐州大將。可有何退敵良策?”
無奈之下,陶謙只能親自點名,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曹豹。只可惜,被點到名的曹豹卻是板著張臉,肅然說道:“啟稟刺史,曹操兵強馬壯,且又連勝多場,如今氣勢如虹。我徐州士兵不宜與之硬拼,只需緊守下邳城,待彼糧草用盡,卻是不攻自破。”
聽了曹豹一番敷衍的話語,陶謙好懸沒被氣吐血。
堅守城池這是必然的事,但是,偌大一個徐州,被曹操十萬兵馬圍城,連一點反抗的能力都沒有,日後他陶謙豈不是會成為他人口中的笑柄。再說了。曹操計程車兵如此強悍,誰知道城池能不能守住。陶謙的要求也不高,不指望破敵。只要能夠退敵,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只是,就這麼一點要求,竟然都無法滿足,陶謙真有找塊豆腐撞死的衝動了。
陶謙又轉頭看向典農校尉陳登,問道:“元龍,不知你有何良策可退卻曹操大軍?”
陳登的能力自然是無需多言,陳登其實也是一個文武具備的人才。當然,陳登的文武並不是很突出。若是論文,陳登在如今這個時代可以算是一流謀士;若是論武。也只是三流的武將。當然,在歷史上劉備和呂布的爭鬥之中。陳珪、陳登父子二人可謂是大放光芒。其實,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來,陳登是一個謀一方而非謀一國的大才。
此外,對於陳登這個人的忠心程度,也很難評價。
陳登先是徐州的典農校尉,是陶謙的屬下。然而,陳登卻是暗中靠攏劉備,支援劉備奪取徐州。陳登的父親、祖父、曾祖父皆是徐州名人,陳家也是徐州大族,與汝南袁氏的關係也頗為密切。後來,呂布奪取徐州,陳登假意投效呂布,出使許都向曹操獻上平滅呂布的計策。被曹操看重,出任廣陵太守。最後,呂布被滅之後,陳登便一直在曹操麾下效力,功績也是頗為不俗。那麼,問題就出現了。
陳登先是看重劉備,支援劉備。後來,被曹操看重之後,似乎並沒有迴歸劉備麾下的意思。由此,對於陳登對劉備的忠心也就很難論斷。直到陳登病死,也一直是在曹操麾下效力。當時的劉備還處在顛沛流離四處飄蕩的處境,陳登沒有堅持跟隨劉備,似乎也說的過去,畢竟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且不說陳登的優劣,見到陶謙向自己問計,陳登神色不變,內心卻是極為不屑。
當初陶謙擔任徐州刺史的時候是五十七歲,在如今這個時代,人過半百已是步入老年。但是,當時的陶謙還算是有雄心大志,擊破徐州黃巾,並推行屯田,請陳登相助,恢復徐州產業。而初期在陶謙的治理下,徐州可謂是繁盛,天下各方名士前來依附。也不知道是不是來的名士太多,讓陶謙生起了驕傲自大的心思,之後,陶謙的能力便開始走下坡路。有能力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反而是一些只懂得阿諛奉承的小人被陶謙重用。就如曹豹,若是論能力,他又哪裡能擔當徐州軍事重任。然而,因為陶謙與曹豹有姻親關係,便讓曹豹擔此重任。不僅如此,陶謙還與曹豹二人狼狽為奸,陰謀奪取徐州富戶的家財。徐州境內許多商人富戶都被曹豹陰謀奪取,而背後卻是少不了陶謙的助力。再加上陶謙借曹豹所在的曹家打壓徐州其他世家大族,陳登的陳家自然也在其內。由此,陳登對於陶謙自然不會還有好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啟稟刺史,屬下以為曹將軍所言甚為有理,並沒有比曹將軍更妙的計策了。”
對於陳登的回答,陶謙或許心中早有預料,因此,臉上的表情也沒有多少的變幻。
其實,對於自己這一兩年來的所作所為,陶謙也沒有不曾後悔過。當初他何等雄心壯志,奈何卻是突然昏了頭,做出一些不該做的事,使得徐州上下官員離心,徐州想要恢復當初的繁盛,如今怕是也不可能,他也沒有精力再去打造了。
“子仲,你可有良策退敵?”
如今徐州官員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似乎也就陳登和糜竺二人了,至於其他人,陶謙根本沒有指望過。
“啟稟刺史!”
原本。陶謙還以為糜竺因為自己以往對他做出的不利舉動,糜竺不趁機落井下石就算好了。更不用說他會不會給自己獻計。然而,出乎陶謙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被詢問到的糜竺,卻是一本正經給了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