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

“哈!”

“殺!”

劉和才進入如今被袁常佔領的通縣城,耳邊便響起震天般的齊喝聲。定睛望去,只見一列列計程車卒正排著整齊的隊形,在各自什長或者百夫長的指揮下進行操練著。單單從這操練的氣勢來看,劉和便可認定這是一支強悍的精銳之師。也難怪乎袁常能夠如此輕鬆的奪下幽州數座城池,原因顯而易見了。

“哈哈,劉侍中遠道而來,吾未能遠迎,真是失禮了!”

隨著一道大笑聲,袁常龍行虎步的朝著劉和走了過來。身後跟著趙雲、郭嘉、典韋等人,一個個俱是精氣神十足。當然,像許攸的心情就不是很好了。原本,袁常再怎麼牛掰,那也是袁紹麾下的官員,而他許攸是袁紹的心腹謀士,按照這一點來看,他們還是能平起平坐的。但是,等拿下幽州之後,袁常就一躍升為幽州刺史,級別就跟袁紹是同等級的了。許攸也是人,自然也會妒忌。

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

愁的是許攸,歡喜的自然是安平郡崔家的崔平了。

當初崔道在渤海郡見識了閱兵儀式之後就認定袁常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勢力,故此,在回到安平郡之後,就跟崔家的族老商議在袁常身上投資。

作為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夠比一個王朝還長久的存活下去,就是因為他們對那些有實力的勢力進行投資,從不會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所以,在王朝覆滅之後,他們這些世家大族還能存在。就如現在很多的世家大族,他們都是從極其早的年代便流傳下來,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夏朝乃至更早的時期。歷經多次朝代更替。這些世家大族卻依然完整無損的流傳下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就如如今的安平郡崔氏和清河郡崔氏,他們在漢末這個如此動亂的年代也沒有絲毫的損傷。到了晉朝更是繁盛,即便是五胡亂華也沒能讓他們損失多少。在隋唐依然強盛。一直到了武則天,或許武則天是一個女子,並沒有那麼多的顧忌,將天下間的世家大族滅了乾淨,從而解決了世家大族把持朝堂的局面。從這一點來說,武則天是功不可沒。

崔道看好袁常這股勢力,自然是不遺餘力的勸說家族的族老對袁常進行投資。最後,崔道也成功的勸說了安平郡崔家的族老。讓崔平率領家族五千精銳幫助袁常攻城掠地。原本,崔平作為一個世家大族的直系子弟,是有著相當高的傲氣,認為他們幫助袁常簡直就是對袁常天大的恩德。可是,當見識到渤海郡強盛的兵馬之後,崔平之前的盛氣凌人早就消失不見。對於崔道的決定,更是佩服萬分。在崔平看來,若是說這天下間有誰能夠問鼎尊位,袁常絕對是其中之一,而且還是希望非常大的一股。

至於荀家的荀諶。面色無喜無憂,讓人看不出他心中到底在想些什麼。

“袁太守軍務繁忙,卻是某叨擾了。”

劉和看年紀也就三十左右。臉龐白淨,倒是一副文人模樣。劉虞作為皇親貴族,劉和好歹也是一位王子,卻根本讓人看不到他身上皇族該有的貴氣。或許,因為戰亂連連,劉氏皇族已經沒有了帝王之氣。否則,即便劉虞對於異族用的是懷柔政策,也不會看得起異族,而如今。劉和卻是跟異族聯合,對於皇族而言。不啻於一個巨大的恥辱。

“哪裡的話!”

袁常走到劉和跟前,好似多年好友一般拍著劉和的肩膀。臉上掛著一幅哀痛的表情,沉聲說道:“公孫瓚身為下官,不守臣子本分,膽敢殺害劉幽州,引得天怒人怨。本太守亦然看不下去,故此興兵替劉幽州報仇雪恨。劉侍中為父報仇,真乃孝義之人,本太守佩服不已。今日能與劉侍中一見,此生無憾矣!”

聽著袁常如此鬼話連篇,趙雲、郭嘉等人猛翻白眼,見過無恥的,沒見過比袁常無恥的。不過,作為下屬,他們自然不會拆袁常的臺。

劉和也是嘴角抽搐,這袁常行事果然還真是特異。他派遣使者來跟袁常商談聯合之事,袁常卻是一句資格不夠就把齊周給打發了。要是袁常真的有想替劉虞報仇雪恨,來人是誰有什麼關係。不過,如今人在屋簷下,劉和當然不會哪壺不開提哪壺。

“袁太守高義,和感激不已。”

劉和也是一個影帝級的人物,聽了袁常的話,很是感動的抹了抹眼角那並不存在的淚水。郭嘉、趙雲等人看到袁常和劉和的表演,心中都是感慨不已,不得不說: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看來他們還是差了一截啊!

袁常拉著劉和的手,親切的說道:“劉兄,你我一見如故,無須如此生分。弟已備下宴席,今日定要不醉無歸。”

“袁兄所言甚是,不醉無歸!”

二人說完,都是親切的拉著對方的手走進營帳之中。袁常和劉和二人坐在營中主位的案桌之上,其餘郭嘉、趙雲、典韋、崔平、許攸等人則依次坐下。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都是酒酣耳熱,一口一個兄弟,至於心中是怎麼想的就無人可知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等宴席過後,荀諶、許攸和崔平等人自然是很自覺的離去,他們也知道袁常和劉和有事情要商談,就不是他們這些外人能夠參與的了。

劉和也知道吃飽喝足是該說正事了,當下整了整衣袍,肅然說道:“袁兄,和也不拐彎抹角,此次前來袁兄營中,是希望能夠與袁兄聯合剷除公孫瓚這個不臣亂賊。還望袁兄能夠莫要推辭,助和一臂之力。”

郭嘉、趙雲等人也都正身而坐,唯有袁常一人斜挎著,輕輕轉動手中一隻酒杯。良久之後,袁常才不緊不慢的說道:“劉兄,如今冀州刺史袁本初親率十數萬大軍與公孫瓚交戰,我也有五萬大軍進攻公孫瓚。如今公孫瓚已經是左支右絀。憑藉劉兄與異族聯合的數萬大軍,在公孫瓚背後捅一刀,應該不是難事。到時候公孫瓚戳扁揉圓還不是任憑劉兄說的算?何故還需與我聯合?”

聽了袁常的話,劉和沉默了。依照如今公孫瓚面臨的局勢。劉和確實不需要跟袁常聯合,公孫瓚的滅亡已經是註定的了。既然如此,劉和為什麼還要跟袁常聯合呢?

沉吟良久,劉和長長的吐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一抹羞愧之色,沉聲說道:“當初聽聞父親被公孫瓚斬殺,我心中憤怒難當,恨不得衝到公孫瓚面前將他千刀萬剮。奈何。我也知道自己與公孫瓚的差距,想要憑藉一己之力報仇怕是無望。故此,我暗中聯合父親昔日的舊部,尋找時機替父親報仇。可是公孫瓚兵強馬壯,即便有著父親舊部的數萬兵馬,也敵不過公孫瓚的數十萬大軍。而後我想到公孫瓚對異族的血腥殺戮,便找上異族,想要跟他們聯合,從而報復公孫瓚。只是,那些異族都被公孫瓚殺怕了。雖然想要報仇,卻也沒有那個膽子,一直不肯出兵。直到最近聽聞袁本初和袁兄出兵攻打幽州。那些異族得知訊息之後,終於決定出兵,我也知道報仇的機會來了。”

說到這裡,劉和停頓了一番,雙眼閉上,似乎在思考著該如何說下去。而袁常等人也都靜靜的傾聽著,沒有打斷劉和。或許,劉和接下去說的話便是劉和為什麼要跟他們聯合的原因。

“以前,父親對於異族都是進行懷柔政策。而我看到的異族也都很和善,覺得公孫瓚的血腥殺戮確實不對。然而…”

說到這裡的時候。劉和驀然提高了聲音,雙眼赤紅。臉上痛苦和悔恨的表情不停的轉換。

“直到我和異族的大軍攻入幽州之後,我才明白當初聖賢所言非吾族類其心必異是沒有錯的,公孫瓚對異族的血腥殺戮是沒有錯的。這些異族攻入幽州之後,大肆殺戮,姦淫擄掠,無所不為。無論是青壯男子,抑或是是老弱婦孺,他們都不肯放過。有的異族士兵竟然劫掠七、八歲的少女當街姦淫,令人髮指。我也向他們的頭領勸說過,然而他們卻是根本不以理會,依然我行我素。我知道若是繼續如此,即便滅了公孫瓚,幽州也根本就成了人間煉獄,打下幽州又有什麼用。所以,我希望跟袁兄聯合,除去公孫瓚,同時將這些異族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