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剛則發了逢紀和審配二人,自然不能立馬就跟二人好臉色。因此,帳內唯一的一個心腹謀士,現在必須得好好重用。

“不過,吾弟雖拿下通縣,我等也未知吾弟是否會與我軍匯合攻打遒縣。故此,要拿下遒縣,還要其他計策,不能只依靠吾弟的壓迫。”

袁紹這傢伙就是好面子,若是遒縣是因為袁常的原因而拿下,他的心中自然是不舒服的。故此,袁紹將目光看向其餘眾人,希望誰還能出個好主意。

“主公,屬下有一計,不知是否可行!”

就在袁紹話音落下後不久,武將一列卻是有一人站了出來,眾人舉目望去,說話之人卻是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張郃。

張郃的武力屬於一流武將級別,同時,張郃的統軍能力和軍事謀略也不差。

歷史上,張郃原本是在黃巾起義之時開始嶄露頭角,當時的張郃是冀州刺史韓馥的軍司馬,也沒有多少出彩的地方。後來袁紹喧賓奪主成為冀州刺史,張郃便轉而效忠袁紹。而在如今這個時代,或許是因為袁常穿越而來導致歷史改變,張郃在討伐董卓之前便投效袁紹。袁紹原本是韓馥的麾下,但是因為其名望和兵力的強大,韓馥雖是袁家的門生故吏,卻也對袁紹多有堤防。當初討伐董卓之時,袁紹自是起兵響應,而韓馥害怕袁紹坐大,堅持不同意袁紹出兵。後來在麾下的強烈反對之下,韓馥才同意袁紹起兵,最後袁紹成為了聯軍盟主,韓馥也無可奈何。

而歷史上張郃在攻打公孫瓚之時立下不少戰功,被升為寧國中郎將。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襲擊烏巢,張郃說:“曹公計程車兵英勇善戰,他們一定會擊潰淳於瓊等人。淳於瓊一旦失敗,那麼將軍的大業就完了,您應該儘快帶兵援救。”但謀士郭圖卻說:“張郃說的不是好主意,我軍不如進攻曹操的大營,曹操勢必回救,這樣淳於瓊的危難不救自解。”張郃反駁:“曹公的營盤牢固,倉促間肯定攻不下來。如果淳於瓊等人被俘,我們也就要當俘虜了。”結果袁紹聽信郭圖,不聽張郃的勸阻,派他攻打曹操軍營,結果不但沒攻下,缺乏救援的烏巢也被劫了。郭圖將計謀失敗後,誣陷張郃失敗後出言不遜。張郃等將領懼怕被追究,於是投降了曹操。曹操對張郃的投降感到高興,親自迎接並稱“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此後擔任著偏將軍、封都亭侯。

關於這一點。磚家叫獸們也頗有爭議。

看演義和魏史中記載,張郃是因為郭圖的陷害這才轉而投靠曹操。然而,在袁紹的記載之中,張郃卻並非是這個原因。張郃和高覽二人在烏巢被燒之後,知道袁紹必然要失敗,再剛好有郭圖進讒,張郃和高覽二人便順勢投靠曹操。在演義之中就有一句“吾有是心久矣”,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張郃和高覽二人早就有叛逃袁紹的念頭。只不過沒有合適的機會,若是直接就背叛,便會留下罵名。可是,因為郭圖的推波助瀾,張郃和高覽二人投效曹操反而變成了棄暗投明的行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然,張郃和高覽到底是何念頭,暫且不論,不過,張郃真正成名卻是在投效曹操之後,這一點卻是毋庸置疑。

張郃投效曹操之後。頗受曹操的重用。曹操交給其部隊,讓他跟隨自己攻打鄴城,佔領了鄴城。張郃又跟隨曹操到渤海攻打袁譚。他單獨率軍保衛了雍奴,擊潰了敵人。隨同曹操征討柳城的時候,張郃和張遼擔任先鋒,張郃因為屢立戰功升任平狄將軍。張郃還領兵征討東萊郡,討伐管承,還和張遼等人一起討伐陳蘭、梅成等人,大獲全勝。張郃跟隨太祖到渭南,擊潰了馬超、韓遂,保衛了安定城。馬超的部將楊秋投降。張郃、夏侯淵一起征討盤踞在鄜城的賊寇梁興和武都一代的氐族叛軍,再次擊敗了馬超的部隊。平定了宋建統治的地區。

此後,在建安二十年。曹操討伐張魯,派張郃統帥大軍討伐梁興和氐族首領竇茂所部。不久從散關入漢中,派張郃率五千步兵在前開道,一直到陽平。張魯投降,曹操回軍,留張郃與夏侯淵、徐晃等守漢中,以拒劉備。同年,張郃別督諸軍南下進攻巴東、巴西二郡,將當地百姓遷徙到漢中。劉備派徵虜將軍張飛為巴西郡太守,抗擊張郃。張郃率軍進至宕渠,與張飛相拒五十餘日,張飛率精兵萬餘人從小道進攻張郃,由於山道狹窄,首尾不能相救,張郃大敗,僅帶十餘人棄馬爬山逃跑,之後收攏敗兵,撤回南鄭。張郃升遷為蕩寇將軍。

建安二十三年,劉備進攻漢中,屯於陽平,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率軍迎擊,張郃負責防守廣石。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親自率精兵萬餘人,分為十部,夜間猛攻張郃。張郃率親兵與蜀軍進行對抗,劉備不能攻克張郃,寫信要求益州撥發援兵。諸葛亮一時遲疑不缺,從事楊洪勸道:“漢中是益州門戶,沒有漢中就沒有益州,還遲疑什麼?”諸葛亮恍然大悟,立刻發兵增援。其後,劉備退走馬谷,放火燒營,夏侯淵知張郃兵少,調部分兵力來增援,並救火,途中遇上劉備軍,被蜀軍所殺。曹軍大敗,張郃同敗軍一起退守陽平關東。而當劉備聽聞夏侯淵被斬殺,只說:“要殺就殺張郃,殺夏侯淵有什麼用!”

從劉備的評價之中可以看出,這時候的張郃已經宣告在外了。在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將之中,張遼和張郃二人名聲最顯,一個是在對南方東吳這一塊,一個是在對北方蜀漢這一塊。

司馬郭淮和督軍杜襲收斂散卒,郭淮見狀,便說:“張將軍是國家的名將,劉備也忌憚他。現在形勢緊迫,只有張將軍才能安定軍心。”於是眾人推舉張郃出任主帥,指揮士兵,佈置營寨,軍心安定。不久,曹操遣使令張郃假節。劉備欲渡漢水來攻,見魏軍在漢水以北列陣相迎,劉備於是放棄渡河,隔水相持。曹操親自進攻漢中,不能取勝,於是撤出漢中的部隊,令張郃屯兵於陳倉。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曹丕即魏王位後,任命張郃為左將軍,進封都鄉侯爵位。等到曹丕登基之後,又進封他為鄚侯,命令張郃與曹真率領兵馬征伐盤踞在安定一代的盧水胡人和東部羌人。戰鬥結束後,曹丕又在許昌宮召見了張郃、曹真,派張郃南下與夏侯尚一起進攻東吳政權的江夏郡。張郃獨自率領幾路大軍渡過長江,奪取了百里洲上的吳軍堡壘。

曹叡即位後,派張郃來到南方,駐紮荊州,和司馬懿一起進攻孫權的部將劉阿等人,大軍來到祁口,與吳軍激戰,打敗了劉阿所部。

公元228年太和二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大舉北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諸葛亮。當時朝臣未知計所出,曹叡自信地說:“諸葛亮恃險固守,不易進攻。現在他自動來了,正符合引出敵人的戰術。打敗諸葛亮是一定的了。”於是曹叡給張郃加官特進,讓他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阻擋諸葛亮的部將馬謖。馬謖依傍險要的南山紮寨,沒有下山佔據城池。張郃斷絕了他取水的道路,然後發起進攻,大敗馬謖。南安、天水、安定各郡反叛魏國響應諸葛亮,張郃領兵平定了這幾處地方。曹叡下詔說:“賊寇諸葛亮率領巴、蜀的烏合之眾,遇上了猛虎一樣的我軍將士。將軍您披肩甲、執利器,攻無不克,朕要嘉獎你的大功,增加你的食邑一千戶,連同一千的賞賜共計四千三百戶。”

張郃如此封賞,在曹魏陣營之中也是極少的。

當時司馬懿在荊州治理水軍,打算沿著沔水進入長江討伐東吳,曹叡下詔命令張郃統帥關中的部隊接受司馬懿的指揮。張郃到達荊州時,正趕上冬季水淺,大船不能行進,於是回師方城駐紮。公元229年太和三年),諸葛亮再次出祁山,對陳倉發動猛烈進攻。曹叡派驛馬召張郃到京師,還親自到河南縣城,設定酒宴為張郃送行。曹叡派遣三萬士兵以及武衛、虎賁兩營的勇士護衛張郃,還問張郃:“等將軍到了前線,諸葛亮會不會已經佔領了陳倉?”張郃知道諸葛亮孤軍深入,不會攜帶太多的糧草,不能久攻,就回答說:“估計臣還沒到前線諸葛亮就已經撤走了。臣屈指計算,諸葛亮的糧草支撐不了十天。”張郃晝夜行軍到達南鄭,諸葛亮果然撤退了。曹叡詔令張郃回師京城,任命他為徵西車騎將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除此之外,張郃也不單單是一名武將,同時也好儒風雅。

張郃用兵機變無雙,懂得戰術變化,擅於安營佈陣,根據地形佈置戰略戰術,沒有他預料不到的情況,從諸葛亮起的蜀國大將都非常忌憚他。張郃雖然是武將,卻喜歡同儒士交往,曾經推薦同鄉卑湛,說他通曉經學,品德高尚,曹叡下詔說:“從前祭遵當將軍的時候,奏請設定五經大夫,即便在軍營中,也和儒士進行唱詩、投壺的遊戲。現在將軍您統軍在外,在內還注意維護朝廷的禮儀。朕非常讚賞將軍的美意,准許提拔卑湛為博士。”

而張郃的杯具卻是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張郃的戰績劃上了終止符。

公元231年太和五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詔命張郃統領眾將到略陽迎擊,諸葛亮退守祁山,張郃追到木門谷,與蜀軍交戰,飛來的箭矢射中了張郃右膝。而在《魏略》之中記載,張郃之所以追擊諸葛亮卻是因為司馬懿的強行命令。從張郃先前的所作所為來看,張郃並非是如此衝動之人,顯然,《魏略》記載的可信度還是相當的高。

不過,如今張郃在袁紹麾下,雖然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主要還是因為武力,謀略卻並不顯。故此,見到張郃上前要發言,袁紹卻並沒有太過於關注,依然是一副興致缺缺的表情。直到聽完張郃的建議,袁紹這才眼前一亮。

那麼,張郃究竟說了什麼,會讓袁紹有如此反應呢?欲知詳情,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喜歡三國之四世三公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四世三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