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五章 戰事起(十八)(第1/3頁)
章節報錯
ps:看《三國之四世三公》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故安城,范陽郡的重鎮之一。除了治所涿縣之外,范陽郡還有故安城、容城、通縣、北橋城等重要城池。像容城和北橋城因為是邊境城池,商人往來,故此商業繁盛,從而能夠成為重鎮。而故安城卻不是因為商業的原因,故安城之所以能夠繁盛成為重鎮,卻是因為故安城是貧瘠的幽州之地少有出產鐵礦石的城池,有如此重要的資源,故安城想不繁榮都難。
當然,說幽州是貧瘠之地就有些不盡實了。
在袁常穿越前那個時代,故安城可是有著眾多的礦產,品種齊全。除此之外,還有著石油、煤、天然氣等能源礦產,可謂是一個礦產佳地。不過,現如今的時代,因為技術原因,並不能深入開挖,使得這些資源得不到利用,以致於幽州被當成一個貧瘠之地了。
而故安城的鐵礦脈,卻剛好是露天的,不用深挖,如此顯眼的礦產,自然被看重。早在光武帝劉秀建國初期,這座礦產就被發現,到了如今也將近二百年的時間,卻還沒有被挖完,可見礦石資源的豐富。
然而,往日繁榮的故安城,今日卻是一片陰沉之相。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城外有著十五萬的袁紹大軍包圍。
城頭之上,公孫瓚身穿白銀鎧甲,器宇軒昂,端的是威風凜凜。
“袁紹,爾等無端入侵我幽州領土是何意思。況且。本侯領四州都督,你這冀州刺史還是本侯屬下,如此以下犯上。當誅殺你滿門。不過,本侯寬宏大量。大人不記小人過,若是你迷途知返,即刻退兵,本侯便不追究你的罪責。”
公孫瓚揮起長槍,朗聲朝著城下的袁紹怒喝到。
“哈哈!”
袁紹大笑一聲,手中長刀指著城頭上的公孫瓚,高聲喝罵道:“無恥逆賊,你挾持朝廷使者。膽大妄為,以為天下人不知道?且你幾次三番的入侵我冀州領土,當某好欺負的?今日,某便代天子征討你這無道逆賊。若是你識趣,立即開城投降,某還能上書朝廷饒你一命。如若不然,定將滅你九族。”
“既然如此,那便戰!”
公孫瓚也沒有再跟袁紹多說,口中大喝一聲,城頭上的幽州士兵頓時開始忙碌起來。有的在檢查兵器、鎧甲。有的則是搬運物資,在接下來的攻城之戰時,對冀州計程車兵使用。
“審督軍。接下來便交給你了。”
袁紹作為主公,自然不會什麼事都讓自己做。而且,攻城掠地這種指揮,袁紹也自知能力一般,自然也就交給屬下。審配有統兵的能力,因此,袁紹的十五萬大軍便交由審配來統轄。
“攻城一隊準備!”
袁紹有十五萬大軍,其中十萬步兵分成十隊,每隊有一萬人。剩下的五萬人則是有其他的特殊部隊以及後備軍。以備不時之需。相對於袁常渤海郡的精銳,袁紹這十五萬大軍就有些參差不齊。而對於這些士兵。審配也做好了分配。其中一些比較弱計程車兵,則被當成炮灰來看待。目的就是來消耗公孫瓚的守城物資。就如此刻分配好的攻城一隊、攻城二隊和攻城三隊都是炮灰部隊,只是用來消耗故安城內的物資。
“嗚、嗚、嗚!”
“進攻!”
隨著衝鋒的號角聲響起,審配大手一揮,一臉威嚴的下令到。雖然把其中三萬弱小計程車兵當成炮灰來看待,但是,無論是袁紹,亦或者是袁紹麾下的文武官員都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戰場就是這殘酷,既然你弱,就只能去做弱者該做的事,怪不了別人。戰爭是會死人的,正常情況下誰也不想成為一名士兵,除非家裡的情形實在太糟糕,為了生存下去,他們才會硬著頭皮參軍入伍。袁紹掌控冀州之後,也在大力的徵召士兵,反應自然不是很好。因此,有很多士兵是強行徵召的,這些士兵自然心中會更不滿,在戰場之上出工不出力也就很正常了。況且,袁紹掌控冀州的時日並不長,冀州的郡國並沒有完全掌控,袁紹雖然發出了招募的命令,那些郡國的太守或相國也沒有太放在心上。就如安平郡崔家,他們派出協助袁常計程車兵有五千人,而且還多是青壯,戰力也不弱。然而,安平郡崔家響應袁紹的命令卻並不是很積極,只派出了三千孱弱計程車兵,看這些士兵的樣子,彷彿一陣風都能吹倒,還能有什麼戰力?袁紹當然也知道這些郡國給自己計程車卒是什麼樣的貨色,只不過如今袁紹還沒有功夫去搭理那些太守、相國,等滅了公孫瓚,袁紹再慢慢回頭收拾這些人,徹底的掌控冀州。
所以,袁紹這次有十五萬的大軍,真正屬於袁紹的兵馬其實也就十萬左右。剩餘的將近五萬的兵馬,是各地太守、相國派給袁紹的。雖然他們在名義上是袁紹的下屬,實際上這些士兵最終聽從的還是當地太守的命令。而除了這十萬左右的兵馬,袁紹還有十萬左右的兵馬駐守在冀州境內,防止動亂或者駐守城池。因此,目前袁紹掌控的勢力,大概也就二十萬左右的兵力。相對而言,公孫瓚就比袁紹強一些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公孫瓚在范陽郡呆的時間夠久,且因為公孫瓚常年與北方異族交戰,聲名極高。當時的幽州刺史是劉虞,然而,更多的青壯卻是選擇加入公孫瓚的軍伍,也想著與北方異族作戰,獲得戰功,從而升官發財。
那麼有人或許會問了,袁常一個渤海郡就有八萬的兵馬,是否有些不屬實了呢?
對於這一點,絕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當時中原發生了動亂,特別是董卓掌控朝廷的時候。大肆殺戮無故百姓,三輔之地的百姓都遷移到各地。冀州這個當時比較繁盛的地方,自然成為了這些遷移百姓的選擇。所以。冀州的人口在天下十三州里面是可以排的進前三的。足足有將近三百多萬人口,接近四百萬了。冀州的郡國平均下來每個郡都有將近四十萬的人口。按照比例來算,也有二十幾萬的男丁。除卻小孩和老弱,至少也有十萬的青壯。當然,渤海郡的青壯不可能全部都加入袁常的軍隊之中,主要的原因還是渤海郡的閱兵儀式,讓百姓們都知道渤海郡強大的實力。因此,除了渤海郡當地的百姓之外,臨近的郡國也有很多青壯湧入渤海郡。成為渤海郡的一名士兵。因此,袁常才會憑藉一個郡的身份,卻能擁有八萬的兵力。這樣的實力,絕對能夠在冀州的郡國之中排的上號,可以說,除了袁紹之外,冀州就屬袁常的實力最強。而且,論單兵素質,袁紹跟袁常相比,卻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且回到正文。當審配下達進攻的命令之後,攻城一隊這支被當成炮灰來看待計程車兵,哇哇大叫著向故安城衝去。
跟袁紹不同。公孫瓚是久經戰場的老將了,統軍指揮自然是不在話下。
公孫瓚看著城下冀州計程車兵接近城牆,臉上露出一絲冷笑。作為一名沙場老將,他又豈會看不出來這一支攻城計程車兵只是炮灰部隊?袁紹的大軍早在兩天前就已經到達故安城外十里的地方,然而,袁紹卻沒有立即進攻,而是駐紮在原地,下令工匠打造攻城器械,除了攻城雲梯之外。投石機、衝車等大型攻城器具都有。然而,這一支攻城計程車兵卻僅僅帶著攻城雲梯。像投石機和衝車這種極其重要的攻城器械卻沒拿出來,顯然。這一支士兵並不會用上。袁紹的想法自然很好,讓炮灰去消耗故安城的守城物資,等消耗的差不多的時候,再拿出投石機和衝車使用,效果自然更好。只是,公孫瓚明白了袁紹的意圖之後,只是不屑的冷笑起來。想要用炮灰來消耗自己的守城物資,真是太天真,太可愛了。難道袁紹不知道,他最不缺的就是這些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