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七章 戰事起(十)(第1/2頁)
章節報錯
范陽郡治所,涿縣
“啪!”
當得知北橋城被袁紹拿下的訊息之後,公孫瓚頓時一臉怒火的將身前案桌上的東西都給掃到地上。而見到公孫瓚的怒火,屋內的公孫瓚麾下,皆是屏氣凝神,一言不發。
在袁紹和袁常進攻幽州的時候,公孫瓚就把大本營給轉移到幽州治所薊縣。其後,公孫瓚親率十七萬馬步軍抵達涿縣佈置防守事宜。涿縣本是公孫瓚之前的大本營,被公孫瓚打造的相當牢固。涿縣城內糧草充足,兵甲完善,裝備幾十萬大軍是沒有問題的。顯然,公孫瓚準備的也不是一年兩年,而是早有準備。原本,公孫瓚是想要以涿縣為戰略後方,與容城和北橋城成犄角之勢,抵擋袁紹和袁常的進攻。同時,公孫瓚從自己手中掌控的六郡一國調集兵馬,等時機成熟再給袁紹和袁常進行反擊。當然,這個前提就是容城和北橋城沒有失守,能夠將袁紹和袁常的大軍拒之門外。然而,容城才失守沒有多久,北橋城卻緊跟著又失守了,這不是在公孫瓚的怒火上加了一把油。
“誰能告訴本侯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容城和北橋城會相繼失守?當初本侯的命令是什麼?死守城池,等待本侯大軍到來,再與袁紹、袁常二人決一死戰?可是,為什麼守將還要出城交戰,以致於成池失守,這是把本侯的話當成耳邊風了嗎?”
公孫瓚猛力的拍著案桌,瞪著雙眼,高聲咆哮道。公孫瓚被朝廷冊封為薊侯,他自稱本侯倒也沒有錯。
失去容城,袁常的兵力不多,還能彌補。然而。北橋城的袁紹有十五萬大軍,沒有了堅固要塞來防守,在接下來的交戰之中。將要投入更多計程車兵進入戰場。這對於公孫瓚而言,是個很不好的訊息。
北方異族因為公孫瓚對他們的殺戮。一直都對公孫瓚抱有敵意,時刻準備著進犯公孫瓚的地盤,這個方向,公孫瓚要安排兵馬駐守;另一邊,劉虞的舊部雖然不多,也就萬餘,可是,那也是一股勢力。若是任由,早晚也會成為一個禍害。公孫瓚的兵力本就捉襟見肘,能省就省。憑藉容城、北橋城和涿縣形成的掎角之勢,足足抵得過十萬大軍,然而,如今因為守將的失職,現在只能用士兵去填補這個空缺,公孫瓚的怒火可想而知。
面對公孫瓚的憤怒,屋內的文武俱是不敢說話,生怕站出來開口。就成為公孫瓚發洩怒火的物件。
手下沒人回應,公孫瓚更是憤怒,拍著案桌繼續喝罵。
“侯虎不遵從本侯之令。擅自出城交戰,死有餘辜。然則,念其對本侯的忠誠,他的過錯本侯可以原諒。可是,楊克和湯望這兩個逆賊竟然臨陣投敵,若是輕易饒過,他日何人還會死戰?來人,傳令下去,將楊克和湯望親眷拿下。男子充為壯丁,彌補他們二人的過錯贖罪;女子扔入軍營。慰藉在戰場上苦戰的將士們。若是再有此等事情發生,決不輕饒。”
當聽到公孫瓚對楊克和湯望二人的懲罰。在場的將士們俱是心中一顫。
男子被充軍做勞役,這也還過的去,只要日後能夠獲得戰功,還是有翻身的機會。但是,女子被投入軍營,成為軍妓,那個下場可就是生不如死了。士兵們因為戰鬥,本就精神緊繃,情緒波動極其劇烈。需要做一些事情來發洩,而這些被投入軍營的犯官女眷,自然不會有人憐憫。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倘若自己的上司投降敵人,結果給自己帶來罪行,從而連累了自己,誰也不想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對那些犯事官員的女眷,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憐憫之心。
只是,這個時代的女子地位本就低下。而且因為戰爭的原因,一直都是處於男少女多的狀態,男子只要沒什麼太嚴重的罪,最多也就是被充為勞役,還能保留一命;女子自然沒有多少勢力願意花費太多的精力去管理,生死由命。
或許有人會問了,北橋城失守,被公孫瓚如此責罰。那容城失守,容城的將領單經和鄒丹,怎麼就沒有被公孫瓚點名?難道就因為單經和鄒丹二人是公孫瓚的心腹?如此做法,豈不是會讓麾下將士們心寒?
當然,公孫瓚沒有提及單經和鄒丹二人,因為二人是他的心腹,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原因自然不是隻有這一個,公孫瓚畢竟不是蠢貨,不會讓將士們產生不公平的想法。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單經和鄒丹二人還活著,而且單經和鄒丹二人在公孫瓚的軍中也頗有影響力。就如侯虎、楊克和湯望三人,因為他們已經戰死了,誰會願意替死人說話,從而把公孫瓚的怒火引到自己身上?當然,楊克和湯望是叛徒,家眷有如此待遇,那也是罪有應得。而侯虎的家眷並沒有受到牽連,否則,說不定還是會有人替侯虎說話的。而單經和鄒丹就不一樣,他們二人如今駐守在通縣,手上還有萬餘計程車兵,而且和在場的不少人有著深厚的交情。若是公孫瓚現在要責罰二人,必定會有人將訊息告知單經和鄒丹二人,若是把二人給逼反了,那反而糟糕了,這也是為什麼公孫瓚沒有重點指責單經和鄒丹二人的原因。作為一名上位者,考慮的東西很多,而不是簡單的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似乎也不想讓其他人把罪責牽扯到單經和鄒丹二人身上,公孫瓚在發洩了一番怒火之後,便換了個話題討論。
“錯事已經犯下,過多的追究也無濟於事。懲罰楊克和湯望二人的家眷,也只是想要讓眾將士們引以為戒,錯可以犯,背叛卻是絕對不行。好了,那麼,對於如此迎戰袁紹和袁常二人,各位可有何良策?”
聽了公孫瓚的話。公孫瓚麾下卻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人說話。
沒有一個才智出眾的謀士是公孫瓚的短板。這一點毋庸置疑。縱觀歷史上的記載,公孫瓚在與袁紹的戰鬥之中。除了前期因為白馬義從的優勢,能夠壓著袁紹打。而當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被袁紹的大戟士破解之後,公孫瓚基本是被袁紹壓著打。而在歷史上,公孫瓚佔據了幽州、青州、幷州和冀州的大部分領土,卻還是被袁紹給擊敗,不得不說,最大的原因,便是因為公孫瓚沒有謀士出謀劃策。而袁紹的謀士雖然會內戰,卻還是不時能夠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從這一點來說,公孫瓚的敗局基本已經是註定了。
之前,公孫瓚還有一個黑袍人相助。然而,因為在攻打冀州的戰場上,多次失利,公孫瓚大受刺激,也不再相信黑袍人的能力。因此,在奪取幽州之後,公孫瓚便趁機將黑袍人的兵力奪下。使得公孫瓚身邊再無人替他出謀劃策。關靖等文官只是擅長管理內政,在戰場上的分析和謀略,卻是沒有多少。相當於無。
公孫瓚看著這一群無能的麾下,眼眸深處也是閃過一絲悲哀,難道他公孫瓚真的就沒有反抗的機會了?
“父親大人,孩兒願率兵駐守通縣,攔下袁常小兒的兵馬,替父親大人分憂。”
正當麾下文武無一人出言之時,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卻是站出來,朗聲說道。作為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早在十五歲之時便跟隨公孫瓚南征北戰。歷經了無數場戰鬥。跟孫策一般,二人都是少年英武。可惜。公孫續卻是比孫策差了一截,不僅是武力上有差距。即便是統帥士兵的能力,公孫續也不能跟孫策相比。孫策能夠借用幾千兵馬,打下江東偌大的基業,縱觀三國的發展,也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
不過,公孫瓚見到自家兒子如此英氣,也是倍感欣慰。即便其他方面有些失敗,至少,他生了一個不錯的兒子。
“我兒有心,既然如此,那為父便予你五萬兵馬,同時再將五千白馬義從交於你來統領,莫要讓為父失望。”
白馬義從一直是公孫瓚的王牌,公孫瓚從來沒有交給其他人來統領過。即便是公孫瓚那些個跟隨多年的心腹,也從沒有將白馬義從交給他們。除了公孫續是他的兒子,公孫瓚會放心這一點原因外。更是因為在這如此艱難的時刻,他的兒子沒有慫,給他麾下的將領做出了表率,讓公孫瓚大為滿意。因此,公孫瓚才一口氣將五千的白馬義從劃給公孫續。
隨後,公孫瓚又將目光看向關靖,誠懇的說道:“士起,吾令你為監軍。令武年少不懂事,士起你還多擔待少許。”
“主公有命,屬下豈不盡力!”
分派完畢,公孫瓚即刻整頓三軍,將其中五萬馬步軍和五千白馬義從撥給公孫續,出發前往通縣駐守;而公孫瓚則親率十萬馬步軍和一萬五千的白馬義從,連夜趕往故安城。故安城自春秋戰國以來,便一直是一個軍事重鎮。後來劉邦一統天下,為了抗擊匈奴,在邊境佈置了多處要塞,故安城便是其中一處。在漢武帝打擊匈奴的戰役之中,故安城發揮了重大作用。
因此,憑藉故安城的堅固,涿縣雖然距離比較遠,公孫瓚也有足夠的時間趕往故安城駐守。相對而言,公孫瓚其實內心之中更是擔憂公孫續前往的通縣戰場。
袁常麾下的實力,公孫瓚早有領教。當初公孫瓚和黑袍人率領了十幾萬大軍攻打南皮城,卻是損兵折將,反而被袁常給羞辱,這一直是公孫瓚心裡的痛。特別是趙雲和典韋兩個猛將,更是給公孫瓚極深的影響。當初虎牢關之時,公孫瓚和呂布交過手,還沒幾回合就敗下陣來,還多虧了劉大耳兄弟三人的救助,才從呂布戟下逃脫。因此,公孫瓚對關、張二人的實力是深有感觸,然而,就是如此實力的關羽和張飛二人,張飛和典韋戰平,關羽卻是敗在了趙雲的手下。由此可見,趙雲有著何等強悍的實力。
公孫瓚也是麾下實在沒有人了,這才同意公孫續領兵出戰。相對於那些無能的麾下,公孫瓚更相信跟隨自己征戰多年的兒子。也正是基於這一點的原因,公孫瓚才給了公孫續五千白馬義從,不指望公孫續用這五千白馬義從擊退袁常。至少能夠憑藉這五千白馬義從保住一命。公孫瓚妻妾也是眾多,女兒也不少,唯獨兒子。就這一個長大,所以。公孫瓚也是相當在意的。不過,公孫瓚也不會把公孫續當成一隻鳥來養育,要讓公孫續見過世面,這樣才配稱得上是他公孫瓚的兒子。因此,這也是公孫瓚願意讓公孫續出戰,卻又要小心保護的原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袁常除了將領勇猛之外,士兵也不弱。而且,袁常當初閱兵儀式之時。展現的兵力和裝備,公孫瓚也明白。所以,公孫瓚私下交代關靖到達通縣之後,以守城為主,儘量不要出戰。即便是出戰,也不要讓公孫續深入敵軍腹地。公孫瓚不想讓公孫續知道自己做的事,免得讓公孫續失去了進取之心。
關靖作為公孫瓚的心腹,對公孫瓚的意思自然明白。因此,很是堅定的保證,絕對會保住公孫續的性命。即便是丟了他自己的性命,也不會讓公孫續有任何閃失。
公孫續領著五萬大軍和五千白馬義從率先抵達了通縣,而袁常的兵馬在之後。才姍姍來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