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楊克和湯望二人沒有反應過來之前,袁紹已是大喝一聲。早有準備的文丑和顏良二人抽刀上前,將楊克和湯望二人給拿下了。

楊克和湯望二人麾下士兵見狀,俱是一愣,隨後紛紛抽出武器戒備的看向袁紹。

“袁刺史,這是怎麼回事?”

“袁刺史,我們是自己人啊,別動手!”

楊克和湯望二人也是一臉愕然之色。在愣了片刻之後,楊克和湯望二人連忙高聲呼叫起來。也怪不得他們二人著急,文丑和顏良的兵刃就架在他們的脖子上。只要輕輕一動,他們就可以跟這個世界說拜拜了。當然。楊克和湯望二人也有些納悶,他們都已經投靠袁紹了,怎麼還會有這樣的待遇?

“啊呸!誰與你們兩個腌臢廝是自己人,簡直是恥辱!”

“再瞎嚷嚷,本將認得你們,本將的的兵刃可認不得你們!”

文丑和顏良二人一人給了楊克和湯望一肘子,打的二人臉色都變形了。不過,聽了文丑和顏良的話。他們二人還真的不敢繼續喊了,生怕下一秒文丑和顏良的兵刃就把他們給結果了。楊克和湯望二人不說話,卻是用疑惑不解的眼神看向袁紹,期待著袁紹能夠給他們一個合理的解釋。

“哼!”

袁紹冷哼一聲,卻是別過頭,沒有說話。站在袁紹身後的逢紀卻是上前一步,歷數楊克和湯望二人的罪行。

“你二人身為公孫瓚的臣子,卻是無由開城投降,本是不忠。不過,念及你們識大體。知道我家主公是正義之師,代天討伐公孫瓚這不臣之徒,倒也情有可原;然則。你二人身為北橋城的官員,百姓是你們的衣食父母,你們沒有徵得百姓的同意,便開城投降,是為不孝;你二人麾下二千士兵信任你們,跟隨你們,而你們卻做出如此叛逆之舉,給他們留下了叛逆的事蹟,是為不仁;侯虎將軍待你二人如手足。你二人卻通風報信於我家主公,是為不義。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傢伙。有何顏面存活在這世上?”

現在主動權在袁紹手上,袁紹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如果是名將。袁紹肯定會收為己用。然而,楊克和湯望兩人沒什麼才能,見風使舵的能力倒是很強,袁紹自然看二人不順眼,現在準備除去這二人,也是有道理的。

“袁刺史,冤枉啊!我二人是真心投靠,忠心耿耿,還望袁刺史饒過我二人!”

“袁刺史,饒命啊!”

楊克和湯望二人能夠見機投降,顯然不是白痴,他們也看出袁紹這是要用他們兩人的性命,來獲取侯虎那三千士兵的忠臣。相對於兩個沒什麼用的小將,三千士兵的作用還更大。因此,楊克和湯望忙不迭的求饒。

“我家主公念你二人誠心來投,可以饒過你們一命!”

逢紀淡淡的說了一句,楊克和湯望二人臉色頓時浮現出了喜色,看來能夠保住小命了。然而,還不等他們二人驚喜多久,逢紀接下來的一句話,卻是讓他們如墜冰窖。

“然而,我家主公饒過你二人。那麼,倒是要問問,侯虎將軍的三千士兵是否願意饒過你們?你們二人麾下的二千士兵是否願意饒過你們?城內無數百姓,是否願意饒過你們?若是大家都願意饒過你們,你們二人便無罪。否則,你們便只有死路一條!”

聽得逢紀的話語,楊克和湯望二人頓時一臉的絕望之色!除了他們各自麾下的一千士兵,侯虎的三千士兵和北橋城的百姓,豈會放過他們這二個賣主求榮的傢伙?他們的下場顯而易見!然而,楊克和湯望二人隨後才發現,其實他們想太多了!

“殺了這兩個狗賊,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有和臉面活在這世上!”

“殺了他們,替侯將軍報仇!”

“殺了他們,我等恥於與之為伍!”

楊克和湯望驚駭的發現,不僅是侯虎那三千士兵強烈要求袁紹殺了楊克和湯望二人。即便是他們各自麾下的那一千士兵,也是強烈的請求斬殺楊克和湯望二人。

其實,這些士兵的心思也可以理解。

他們雖然是親近於楊克和湯望,但是,他們說起來還是屬於一個陣營,大家最終效命的都是公孫瓚。可是,現在他們發現,楊克和湯望二人為了自己的富貴,而做出叛逆之舉,在如今的時代,最講信義,大家都把信義放在前頭。而楊克和湯望二人卻做出背信棄義之事,又豈能被眾人容下?故此。除了少數二人的親信之外,北橋城五千士兵,基本都同意將楊克和湯望二人斬殺。

“哼!”

逢紀冷笑一聲。不屑的看向楊克和湯望,嘲諷道:“你們看到了吧。原本支援你們計程車兵都要將你們這二個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傢伙給斬殺,你們還有什麼話好說?”

不得不說,袁紹麾下之間爭鬥的厲害,大家都想成為袁紹麾下掌控實權的人物。但是,縱觀歷史的發展可以發現,除了許攸這個牆頭草之外,在袁紹戰敗之時,袁紹麾下的謀士。似乎沒有一個人投靠曹操,十有八九都是寧願身死,也儲存了文人的氣節。這不得不說,是袁紹的一個成功點。不過,說起來也有點諷刺,原本應該是頭可斷、血可流的武將,卻又十有八九投靠了曹操。跟其他幾個勢力相比,卻是有點顛倒順序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說劉備和孫權兩人的麾下,他們戰敗之時,通常投降的都是文官。而武將基本都是死戰。而袁紹這裡,卻是反過來,倒是有些奇怪了。不過。暫且不論其他的,楊克和湯望二人投降之舉,並沒有得到袁紹和袁紹麾下的認可,由此可以預見,他們二人的下場已經是註定的了!

袁紹斜睨了楊克和湯望一眼,淡漠的說道:“顏良、文丑,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