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平難中郎將張燕,拜見刺史大人。”

“下官黑山校尉楊鳳,拜見刺史大人。”

“下官黑山校尉陶升,拜見刺史大人。”

此次前來援助的部隊首領乃是三名壯漢,為首一人張燕,兩腮虯髯,長得五大三粗,面相兇惡;左邊一人楊鳳,面容俊秀,卻是與他的名字極為相符;右邊一人陶升,長著絡腮鬍,卻讓人感覺不到有絲毫的豪邁氣勢,主要是陶升的臉相極為猥瑣,腦袋如同三角蛇一般,估計沒有人看到會覺得喜歡。

而聽到三人自報家門,在場眾人都面露驚色。

黑山黃巾在河北一帶是極為有名的,當初黃巾之亂爆發時,博陵人張牛角跟隨黃巾起事,後與常山真定人褚燕合兵一處。後來,在進攻癭陶的時候,張牛角中流矢創發而亡,臨終前讓眾人奉褚燕為統帥。故此,褚燕改姓張,名為張燕。張燕頗有才能,將部隊帶領的越發強大,趙郡、中山、上黨、河內等地黃巾皆來投靠張燕,人數達到百萬,自此號稱【黑山軍】。朝廷也沒有兵力征討,而等到張角病亡,各地黃巾各自為戰,張燕遣人至洛陽請求歸降,靈帝封張燕為平難中郎將,讓他管理黃河以北山區的行政及治安事務。簡單的說,張燕的任務就是安撫河北山區黃巾軍,讓他們不再作亂。

因此,朝廷也沒有給張燕轄地,兵力,除了還算過得去的俸祿之外,張燕歸降朝廷似乎並沒有什麼好處。

袁紹上前扶起張燕,感激道:“此番多虧了張中郎將,才解了我冀州之危。張中郎將但有何要求,我若能做到,必定答應。”

張燕作揖行了一禮,言語真摯:“下官此次前來,有二個目的。第一,便是想要見刺史大人一面。昔日為聯軍盟主統領群雄討伐董賊,何等英姿,下官卻無緣相見。日前得知公孫瓚聯合冀州一些黃巾軍意欲攻打冀州,故此特從【黑山軍】中挑選數萬青壯,跋山涉水,終於趕上。只是下官兵力太弱,無法與公孫瓚交戰,故此刺史大人援軍到達之時,才敢現身,還望刺史大人勿怪。”

“哈哈!”

袁紹爽朗一笑,臉帶笑容道:“吾怎會怪責於你,若無張中郎將幫助,我冀州此刻或許已落入公孫瓚之手。張中郎將言有二個目的,不知第二個目的是什麼?”

張燕臉上猶豫了片刻,隨後忽然跪下,楊鳳,陶升二人亦同樣舉動。但聽張燕解釋道:“早年之前,我等年輕,誤入歧途,後雖投效朝廷,亦感白活一世,卻無所作為。故此,此次前來,願投效刺史大人,還望刺史大人成全。即使能成為刺史大人麾下一小吏,我等也心甘情願。”

袁紹和在場的麾下聽了張燕的話,頓時默然。

其實,他們都能明白張燕的心情。張燕的【黑山軍】有百萬之眾,歸順朝廷之後,朝廷只給了張燕一個平難中郎將的職位,卻沒有給他相應的職權。

中郎將是什麼職位?漢時,將軍並非是常置的,只有在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因此,通常情況下,武官能獲得的最高官職便是中郎將,他們通常統領的是禁宮和皇室的護衛。

張燕率【黑山軍】百萬之眾歸順,按理來說,朝廷也該給個爵位,或者封地的。可是,當時被十常侍把持的朝廷,並沒有這麼做,只是給一個名號,讓他約束山區黃巾眾。換做任何一個人,估計都很難接受。至少,張燕沒有因此不滿而再次造反,可以說的上是承受能力不錯的人了。

張燕三人見袁紹沒有說話,以頭擊地,泣道:“刺史大人莫非是嫌棄我等出身,故此不肯接納?我等早已改過自新,若是刺史大人不信,我願自斷一臂,以示悔改之心。”

言畢,張燕從懷中掏出一把匕首,猛然刺向自己的手臂。

“哐當!”

張燕手中的匕首還沒刺到手臂,一邊顏良接到袁紹眼神,上前拍下張燕的匕首。

隨後,袁紹上前,拉住張燕的雙手,溫言撫慰道:“張中郎將有如此決心,我怎會不信?況且,若無張中郎將出手相助,冀州早已失守,我如何能在此與你們說話?先前我只是在想,當予你何職,若是太低,我心中亦難安。如今各地郡守皆有人選…既然如此,鄴城太守尚未任命,不知你是否願意擔任鄴城太守之職?”

不要說張燕三人愣住了,在場的袁紹麾下文武都愣住了。

鄴城是何地?乃是冀州治中,袁紹還有文武們的家眷大多都在鄴城居住,可見鄴城乃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城池。然而,袁紹現在就這樣交給一個曾經是黃巾軍首領的人來擔任太守之職,這似乎有點讓人難以置信。

“刺史大人,鄴城太守,恐燕難以勝任。”

張燕似乎也知道鄴城的重要性,愣了片刻,隨後推辭到。

袁紹神色堅決,語氣鏗鏘道:“張中郎將管理百萬之眾尚且遊刃有餘,這區區一個鄴城,如何不能勝任?張中郎將勿要推辭,我袁紹既然用人,便不會懷疑,況且,張中郎將先前也表示你的決心。楊鳳校尉與陶升校尉依然為你副手,張中郎將若是不答應,我這鄴城太守怕是無人可以擔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燕見狀,再次俯首跪下,痛哭流涕道:“刺史大人如此信任,燕唯有肝腦塗地以報。若不能管理好鄴城,自當奉上首級。”

袁紹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向逢紀道:“元圖,張燕新任鄴城太守,想來對鄴城中的事務不是很瞭解,如今你暫且跟隨張燕,但有不明白的,你便指點於他,莫要怠慢。”

“是,屬下遵命!”

盧植其實心中是不大同意袁紹招納張燕的,黃巾軍皆是流民、匪賊,他們當初之所以起義,除了朝廷腐敗之外,還有很大一個原因便是士族兼併土地,使得農民無地可耕種,無奈之下,才走上造反之路。因此,黃巾軍最大的仇人,嚴格來說並不是朝廷,反而是這些使得他們落魄計程車族。

而袁紹的袁家,顯然也是其中的一員。張燕的【黑山軍】可以投靠很多諸侯,但是,唯獨投靠袁紹的可能性基本為零。不過,如今張燕用他的行動表明了自己的誠心,而且袁紹也決定的事,盧植自然也不好反駁。因此,盧植只能暗中叫人盯著張燕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