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對此手記是持完全懷疑態度的,甚至不屑一顧,作為一個無神論者,我更願意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而不願意相信那些虛無縹緲的神話論,更不相信什麼終極秘密。

但是現在,面對如此多神秘無解的事情,面對頭頂這些和電燈類似原理夜明珠,我發現自己的懷疑好無力。沒錯,我在動搖,我發現自己二十五年來形成的世界觀在這短短的二十天時間裡變得好蒼白。

難道這個世界真的有神?

難道真有的終極秘密?

難道劈龍嶺下面真的鎖著龍?

我不知道,也完全想不明白。

“龍九哥,我們再看看其他地方吧。”千千提醒我道。

我點點頭,深呼吸了一口氣,既然來到了這裡,就一定有揭開謎底的那一天。現在想不明白的事,那就先放一放,看完地宮說不定就有答案。

往地宮裡走了大概500米,三個石像出現在我們面前。

這些石像的身材比例與真人一般,雙手抓著一副漆黑的鐵索,神情鎮定,有萬軍統帥之風範。石像的周邊,則分佈著九個大鼎,形態各異。

“這個是大禹。”千千指著中間的石像道。

“你怎麼知道的?”洪不動問道。

“自己看,石像刻有大字,十米遠都看得清。”千千道。

順著千千所指,我看向左右兩個石像,右邊的寫著伯益,左邊的寫著毅。伯益在歷史上是有記載的,他是大禹的得力助手,因協助治水有功,還被大禹選為繼承人。同時,還有野史傳聞,說伯益懂各種鳥獸的性情和語言,能驅動鳥獸。

按這個輩分來算,伯益可以算得上是千千的祖師爺。

然而,毅這個人,歷史上完全沒有記載,也不知道是哪號人物。

但能夠與大禹的雕像站在一起,說明他不是一般人物。

“這九口鼎不會是大禹九鼎吧?”千千轉向石鼎,問道。

傳聞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並將全國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刻於九鼎之身。後來,九鼎成為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的象徵,各方諸侯都要向九鼎膜拜,一言九鼎也是出自此處。

然而,大禹九鼎在秦滅周之後便下落不明,未曾再現。

“這是大禹九鼎,你看上面的刻字,分別是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但這不是真的大禹九鼎,而是仿品,因為真正的大禹九鼎是青銅器,而這裡的是石鼎。”我說道。

不過,我對九鼎不感興趣,因為我突然發現那個叫“毅”的石像和大禹石像長得一模一樣,除了動作神態不一樣外,其他的地方就像一個模子出來的。

喜歡最後一個鎖龍冢請大家收藏:()最後一個鎖龍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