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經來臨,只是尚未流行。

微樂科技城內,在秦天的策動與支援下,科研員們已經掌握了許多足以震驚世界的先進科技。

但是,科技並非産品。

稱霸世界商業,縱橫全球經濟?

秦天沒有這麼虛無縹緲的目標,他的最終願景很簡單,那就是進入太空,向宇宙深處進發。

至於為什麼?

秦天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那叫‘宇宙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時至今日,有很多未知的神秘,讓秦天很是好奇。

首先,科技程度遠遠超過了地球人類文明的阿特萊德,到底是多麼牛的存在?

其次,三級文明的阿特萊德文明,是怎麼被滅掉的,否則不至於其主力戰艦‘米迪亞斯’號戰艦都被毀滅,以至於核心計算模組居然落到了地球上。

最後,地球人類文明,會不會終究有一天會被其他外星文明發現,到那個時候,是和平還是毀滅呢?

秦天相信,和平是靠實力掙來的,如果人類文明的科技再不更進一步,倘若真的突然出現一個遠超過人類的外星文明,那就真的像是好萊塢大片裡演的,外星人入侵地球了。

所以,不管是為了以後探索外太空也好,還是要有足夠的實力自保,秦天都痛下力氣,不惜重金的大搞科研,勇攀科技樹。

這不,除了光子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系統之外,微樂科技城最最牛,也是最最燒錢的,卻還處於研究的黑科技,是關於能源的——可控聚變技術。

能源,關乎一切。

可以說,沒有能源就沒有人類文明。

秦天探尋外太空最大的瓶頸,不是在於通訊,也無需擔憂控制,最最頭疼的就是,如何儲存和使用能量。

想要驅動一輛小汽車,都要耗費不少燃油。

想要推動一艘動輒上萬噸的星際飛船航行,並維持艦載裝置和人員的日常能量消耗,更是天文數字般的需求量。

所以,曾有科學家斷言,人類什麼時候掌握可控制核聚變技術,什麼時候就能進入星際宇航時代了。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核能雖然分為裂變和劇變兩種方式,但是裂變會産生核輻s,但聚變卻不會,因為聚變是無放s性汙染的氦。

再加上,在地球的海水中氘元素的藏量豐富,有數萬億噸,足夠人類使用幾百億年,所以如果能掌握核聚變技術,就基本擁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夢想雖好,但現實殘酷。

擁有諸多好處的聚變技術,最大的難點就在於其發生條件苛刻,需要十萬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環境。

不管金屬還是非金屬材料,在這樣的溫度下,早就氣化了。

人們豪擲幾千億美元,搞了‘託卡馬克’磁場約束裝置,用強電流産生的磁場對等離子體加以約束,可實驗條件下小獲成功,距離工業化生産,還差太遠太遠。

秦天當然不可能砸幾千億美元,走別人走過卻沒走通的老路,他選擇的是一條相對成熟的技術路線。

……

人工智慧事業部,最核心機密的新能源研究部。

雖然針對可控聚變的技術研究,基本還是理論研究和模擬測試,但研究成果非常顯著。

科研員們根據秦天提供的部分資料,對慣性約束法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