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博拉。

海硐瀅市此處肥沃平原之上,毗鄰江河,水源豐富、物産豐饒。

自古以來,這便是一座極為繁榮的大都市。

而隨著地球人類文明大規模星際移民以來,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人遷徙到來,這裡的人口空間劇增。

人口暴增帶來的城市擴大速度,已經超過了治安管控的跟進速度,所以在不斷擴大的廣袤城區當中,在那些快速建造出來的安置小區中,很多地方都成了三不管地帶。

本來卡博拉星球就是個無國界、無管控的地方,就跟達斯坦星球一樣寬松自由。

是後來微樂集團強勢介入,在城市、鄉鎮等人口較為稠密地方,部署‘智慧城市管理系統’,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天網。

天網包括可見光紅外複合監控攝像頭、生物探測與危險裝置分析儀、智慧感應光球等,它們負責定點或規定線路巡弋警戒,而機械戰警則負責地面巡邏搜查和反恐反暴。

偶爾還會出動無人旋翼機在熱點區域布控,但這些都是限定於公共場合。

在如今的達斯坦和卡博拉星球,公共場合裡,是絕對沒有任何違法犯罪的,腦子稍微正常點兒的犯罪分子,都知道公共場合裡幹事兒,那就是找死,分分鐘就能被逮捕。

但是在天網沒有覆蓋的區域,比如私人住宅、公寓小區、偏遠地方等等,這些可就成了犯罪活躍區域。

從地球遷徙而來的大量人口,他們脫離了原本的國家、背井離鄉來這些地方安家落戶,自然很容易抱團。

不同膚色、不同籍貫、不同種族的人,自然是都相對情願與自己的族人同胞們聚集在一起,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樣一來很容易就形成拉幫結派了。

在沒有法律管制、沒有道德約束、沒有強力壓制的地方,為了搶地盤、搶生活物資、搶各種財物,各大團夥當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三天一小打,半月一大打!

移民時間越長,外來人口越多,這沖突的規模和烈度就越大。

小半年的時間裡,大大小小的沖突不下上百次。

而隨著許多地球外來人口紮穩腳跟之後,與當地部族之間的沖突就更猛了。

一開始的沖突,還是隻是棍棒刀具之類的械鬥,再後來幹脆就演變成了用各種武器火拼,到了最近,連突擊步槍、狙擊槍、反坦克火箭、無後坐力炮等等熱兵器都用上了。

如今科技文明極為發達,智慧加工裝置並不罕見,只要有圖紙有工藝有材料,智慧數控機床很容易就製造出各種熱兵器,再有人工作坊似的調製出化學配料,一些團夥真是‘鳥槍換大炮’,武器裝備來了一個大升級了。

這一下,他們的沖突就不再是鬥毆了,更像是戰爭。

在達斯坦、在卡博拉、在博爾、在亞當斯……戰爭規模最大的,便是海硐瀅市。

因為這裡曾經很富饒,滋養出來的當地部族實力很雄厚,他們經營多年自然私藏有不少武器裝備彈藥,別說是槍械火炮了,他們連能量武器都有。

離子槍、聚能炮、脈沖彈等等,這些精良裝備都是壓箱底的寶貝,一旦動用那自然是殺傷力極大。

相比之下,那些粗製濫造各種槍械火箭彈火炮等熱兵器的團夥,他們的武器就跟燒火棍似的效果不大了。

武器裝備比不上,那就比戰術、比兵力,地球人類文明星際大遷徙,什麼不多就特麼人多,發揮人海戰術的猛攻猛打,照樣能彌補裝備上的不足。

更何況,相比於卡博拉星球本地部族,地球外來人口的科技程度也更高,他們懂得如何改裝智慧機器人,如何快速製造丐版的機甲戰士,製造出來的機器人大軍雖然看起來歪瓜裂棗的,不像是制式裝備那樣英武霸氣,但至少在沖突戰爭中也是夠用了。

所以,雙方打起來之後,那真是激烈紛呈,格外慘烈。

而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部族和團夥捲入,交戰規模不斷擴大,整個海硐瀅市的周邊郊區都被戰火席捲,甚至有往市區內蔓延的趨勢。

星際移民,本來是想讓廣大民眾逃離危險,遠離毀滅危機,可結果呢?

恩迪亞文明還沒有對銀河系造成實質性的威脅,反而是不少地球移民民眾,拉幫結夥的搶地盤大打出手,在沖突之中死傷不少,這不能不說是個莫大的諷刺。

而且,情況還在不斷的愈演愈烈。

不僅是海硐瀅市,在卡博拉和達斯坦兩個星球很多地方,都發生了或大或小的沖突。

大量星際移民的到來,既帶來了消費刺激,也帶來了利益分配不均,有限的社會資源要被更多人瓜分,自然會産生利益分歧,從而導致武裝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