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自強不息!

在昨天閉幕的高層會議上,華夏就決定要摒棄幹擾、正視危機,不管其他國家如何抉擇、拖沓、推諉,反正華夏要為自己的三十多億民眾謀福祉。

炎黃子孫從古至今,就不會坐以待斃。

高瞻遠矚、未雨綢繆。

擁有全球最強星際作戰部隊的華夏,要想徹底擊敗恩迪亞文明,讓地球人類文明順利度過這場危機,人員招募不成問題,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武器裝備上。

星際作戰部隊,需要更多更強大的星際戰艦,當然也越便宜越好。

可劉琛和馮芃也都心裡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更不能會有白菜價的星際戰艦。

微樂集團有上百萬的員工,看似富可敵國,但把秦天給賣了,也不可能以微樂集團自身的財力,無償向華夏提供海量的星際戰艦。

華夏就算拿出大量稅收,也不可能如同‘爆兵’般的瘋狂打造出大量星際戰艦。

窮兵黷武,絕對是飲鴆止渴。

所以,這一趟前來,劉琛兩人肩負了兩個使命。

第一個就是要談五年造艦計劃,不管星際聯軍那邊如何瞎折騰,反正華夏這邊打算每年拿出1500到3000億元左右的在購置經費,用於採購星際戰艦。

力爭透過五年的時間,打造一支規模不小的星際艦隊,然後視情況決定是否單方面出擊,與恩迪亞文明展開決一死戰,反正是沒怎麼指望星際聯軍的其他成員國了。

這個計劃極為龐大,每年經費會不斷上漲,同時也希望透過技術轉移、標準化生産、全産業鏈合作等,大幅度的壓縮星際戰艦的建造成本,從而用同樣數額的錢,造出更多的戰艦。

第二個使命,便是前來請秦天出山。

當初華夏星際作戰部隊是秦天一手帶出來的,如今危難關頭,大敵當前,要想增加這場戰爭的勝算,當然是要請有星際作戰經驗的秦天出馬。

秦天與伽藍帝國的多次星際戰爭交鋒,知道的人並不多,但華夏高層方面是非常清楚的,那可是贏得相當漂亮的,第一和第二次哈拉剋星球戰役,甚至寫進了星際作戰指揮學院的教材,秦天都有資格直接去當星際戰爭指揮課程的教授了。

更何況,微樂集團在這宇宙之中,還不知道有多少個外星基地,像與伽藍帝國交戰之後,秦天掌控了不少伽藍帝國的礦産星系,擁有海量的礦産資源,相當於是擁有極強戰爭潛力的。

帶著這兩個重大使命,劉琛和馮芃到了會場之後,首先就第一個問題,與主管國防裝備事業部的武峰直接談判。

價格!技術!

華夏如今雖然是世界頭號強國,經濟繁榮實力強大,每年撥付兩三千億資金用於購置星際戰艦已經是盡力了,畢竟龐大的稅收,還有著許多公共事業、民生工程等等方面的開銷。

將大量的財政預算用於購置武器裝備,那便會直接導致其他方面的開支減少,公共設施建設與維護、社會福利保障與教育等等,將導致一系列的民生問題。

而最恐怖的是大規模建造武器裝備,必然帶來原材料需求增加,從而推動整個材料供應價格上漲,形成連體效應之後,物流運輸、人力成本等等紛紛上漲,那物價飛漲之下,就該民不聊生了。

所以,談判的第一件事就是價格。

龍魂級星際驅逐艦、戰神級站星際戰列艦,這兩種戰艦都是歷經了戰火考驗,是跟隨秦天東徵西戰,在慘烈至極的星際戰爭中歷經了戰火淬煉的精品之作。

所以,需求量最大的這兩種戰艦,價格必須要降下去,採購量才能提上來,又不能讓微樂集團太過於賠本,否則把微樂集團弄得倒閉了,誰還給建造星際戰艦?

因此,高層提出了另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技術轉移。

在較早之前,秦天就已經向國內許多企業,無償轉讓了許多先進技術,大大提升了華夏整體科技工業水平,不過許多核心技術還是依然掌握在微樂集團手裡。

就像星際戰艦上,極為重要的空間躍遷裝置、空間折疊隱身裝置、多級能量防護罩……這些功能強大又必不可少的高精尖高階裝置,就只能微樂集團才能研製。

如果能將這些技術裝備,將完整的圖紙資料、製造裝配工藝、除錯流程、質檢標準等,轉移到華夏其他企業,讓獨家制造變成多家聯合製造,這樣豈不是可以增大供應量的同時,也能降低成本了呢?

這樣做,當然也有一個風險,那就是微樂集團轉移出去的這些技術,即便不會洩漏到國外去,讓其他廠家掌握,但對於那些獲得技術的廠家而言,也相當於白白受益。

高層給出的提議,是微樂集團轉移出去技術,哪怕是一片紙,都必須嚴格保密,誰敢洩密,無論是誰都以死刑論處,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另外就是獲得這些技術的廠家,不得向第三方供貨,不得未經微樂集團授權同意,就利用這些技術生産其他産品銷售牟利。

總之,微樂集團轉移出來的技術,依然還是屬於微樂集團,他們這些廠家只不過相當於是代加工生産,假如將來生産任務完成,所有相關技術資料和生産裝置都將遷回。

為了博得信任,劉琛甚至表示,精挑細選出來的眾多廠家,都是經過嚴格政治和技術審查的,有技術實力更有嚴格保密管理,微樂集團可以派人員派裝置,實行封閉式嚴格管理,甚至要求他們繳納保密金都行。

劉琛兩人完全是毫無保留,姿態相當坦誠,盡可能的照顧微樂集團的利益。

然而,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秦天的手筆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