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之際,大難關頭。

本應該效率空前,緊密團結以抵禦強敵。

然而想法雖好,現實殘酷。

星際聯軍足足用了五六年的時間,告訴了全世界,他們能有多拖沓、多慵懶。

五六年了,嬰兒都能從呱呱啼哭出生,變成幼兒園聰明可愛的小孩子了,廢寢忘食備戰高考的學子都本科畢業了,那些痴迷打遊戲的大學生們都畢業參加工作開始被逼婚了……

這麼長的時間,而星際聯軍又幹了些什麼呢?

有好事網友做了詳細統計,星際聯軍成立之前,大大小小的國際多國會議召開了471次,其中首腦級的會談都有74次之多。

這是什麼概念?

相當於每隔兩三天就有一場會議,哪兒有這麼多需要討論的東西?就算有,效率呢?

有人梳理了一下進度情況。

經過三年多的激烈交鋒和勢力角逐,星際聯軍是於去年正式成立了,但別高興,這就是一個空架子,沒有一兵一卒、一槍一彈,別說星際戰艦和艦員了,就是總部基地都沒有,開會都是在星際航行管制中心。

該中心的基地承擔通訊中繼、應急救援等任務,是一個多國投資打造的共用基地,但它的承載能力極為有限,千萬噸級的星際艦船都只能停泊不超過六艘,更別說用來集結星際戰艦了。

沒兵沒艦沒基地,這樣的星際聯軍在籌備過程中的效率,簡直讓無數網友們嘆為觀止。

作戰部、作訓部、後勤部、軍備部、財務部……幾乎每一個部門成立,彷彿都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似的,非得吵個三五週甚至一兩個月才行。

好在如此拖拖拉拉的效率之下,星際聯軍的中高層管理架子是搭起來了,綜合國力最強的十個國家支援之下,星際聯軍雖然效率低下,但也算緩慢運作起來了。

可好景並不長,小打小鬧的開銷大家都還好說,如今星際聯軍到了最關鍵,也是最花錢的環節‘招兵買馬’,又有矛盾産生了。

各國經濟實力不同,各國政府的財政壓力也不一樣。

華夏人口最多、綜合國力最強,就應該掏最多的費用嗎?那人口不過幾百萬,國小勢弱的就可以一分錢不出嗎?

要這麼說,那華夏承諾將來要從星際作戰部隊,徵調給星際聯軍使用的星際母艦、太空戰機等裝備,是不是也該折算成入股經費?

可即便如此,華夏徵調現役或者封存的星際作戰裝備,都是完好無損可以直接使用的,卻依然還有人質疑,這些已經落後不夠先進強大了。

錢錢錢,命相連。

誰都知道星際大戰是非常燒錢的,即便如今技術先進工藝成熟了,星際艦船的造價也不是那麼便宜的,隨隨便便一艘民用的千萬噸級星際飛船,那也要價值數百億元。

而如果是要用來參加星際戰爭的,是攻防能力強大、設施裝置先進的星際戰艦,一艘龍魂級星際驅逐艦,批次訂購價也高達八百億元,戰神級星際戰列艦更不便宜,批次採購價也高達一千三百億元。

這些價格,都是秦天回來之前,蕭嵐以微樂集團ceo身份,與星際聯軍多次協商,盡一切可能降低成本之後的報價。

就這些價格,微樂集團都已經算是在‘虧本’力挺了,畢竟就算是幾十萬噸合金鋼,那也是要值不少錢的,微樂集團成本價出售,工人工資福利、生産裝置損耗、物資運輸與戰艦測試等等,哪個環節不花錢?

每給星際聯軍製造一艘星際戰艦,微樂集團就相當於要虧損三五億元,可即便如此,星際聯軍依然沒錢採購。

就算按照之前馮芃提出的三套作戰方案,選取其中需求量最少的。

要想對付恩迪亞文明有絕對勝算,星際戰列艦都至少要五百艘、星際驅逐艦至少兩千艘,再加上偵察艦、補給艦、工程艦,還有各種偵查衛星、探測器,以及各種能量彈藥、脈沖彈藥等等,再加上人員招募、工資福利、傷亡撫恤等等,沒有三五百萬億元根本搞不定。

根據星際聯軍的財務部樂觀估算,各國需要籌集大概400萬億元作為戰爭經費,而打贏這場星際戰爭,保守估計開銷將在一千萬億元左右。

即便地球人類文明近些年經濟高速發展、人口爆炸式增長,有了達斯坦、亞當斯、博爾、卡博拉等等星球,新增大量市場和龐大消費人口,社會財富不斷增加,可一千萬億也基本相當於地球人類文明的總財富了。

換而言之,也就是世界各國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別說一千萬億,就算是四百萬億,平均分配到全球綜合國力最強的前一百個國家,每個國家承擔四萬億元的費用,那也讓很多國家負擔不起。

有些國家一年的gdp産值,也不過才幾百億,四萬億?把他們賣了都拿不出這麼多錢。

而且這些錢又不可能開動印鈔機直接印,這都是要有購買力的,不是廢紙一堆。

拿不出錢,還怎麼招募人員、購買裝備?還怎麼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