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星際戰艦以‘蝸牛速度’爬行,每秒一萬公裡的速度之時,機動性和敏捷性大大降低,但換來的,不僅僅是轉彎半徑更小、航向調整效率更快,並且還有一個極大的好處,那就是動力系統可以將更多的能量,分配使用到攻擊武器和防禦裝備上。

速度慢下來,火力和防護力強起來。

主動降低速度的雙方星際戰艦,儼然便是拉開陣勢,肉搏互懟了。

就像大航海風帆時代裡的帆船戰艦一樣,堅船利炮的雙方,開始搶佔有利攻擊陣位,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火力齊射攻擊,同時以最大防禦狀態,抵擋對方的攻擊。

超高科技條件下的星際大戰,似乎應該有更新穎的戰術、更新奇的戰況,但戰爭形態和交戰模式,卻‘返璞歸真’了,變成了最簡單、最直接,也最粗獷的戰艦互懟。

當然,技術層次不同,交戰場景也不一樣。

雖然戰術變得簡單化了,但雙方星際戰艦之間的廝殺,卻是方式多種多樣,是多維度的激烈廝殺。

風帆時代的木質帆船戰艦,是艦炮側舷對轟,在航行中互相轟擊,誰的火炮命中率高、誰的戰艦防護力強,往往誰就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而現如今,秦天與伽藍帝國的星際戰艦互懟,交戰形態可就要精彩得多。

星際戰艦之間相距數萬甚至十幾萬公裡,因為彼此都有很強的防護罩和空間折疊裝置,以及非常強大的防護火力,所以彼此都很清楚,向對方發射星際導彈、派出太空戰機,效費比不會很大,但明知道‘産出絕對遠低於回報’,但依然不得不連續的發射導彈、不停的派出太空戰機,與對方死磕到底。

而想要高效率的,最快的破開對方的防禦,主要還是靠艦載重火力,比如反物質炮、中子主炮等大威力武器,連續不斷的猛烈轟擊對方,就有可能打破對方防護罩、擾亂對方空間引力場,洞穿其戰艦艦體合金,從而達到殺傷效果。

因而,雙方星際戰艦之間的廝殺血拼,那真是‘難解難分’的持久戰,相互之間的航速已經很慢了,都非常容易持續的跟蹤鎖定對方,但是想要將對方打爆,卻並不是那麼容易。

鏖戰!廝殺!血拼!

一艘艘巨大的星際戰艦,在這上千萬的這片星域內,不停的機動變軌,不停的攻擊互懟,讓爆炸的光芒點亮了星空,讓交錯的火力線鈎織出了炫目的七彩流光,絢爛迷離。

而到了這個時候,戰艦互懟的廝殺,想要取得戰果,單打獨鬥的混戰是不可能有好結果的,必須要團隊協同作戰,採用多艘戰艦同時攻擊敵方一艘的‘以多打少’打法。

可是在這混亂的戰場中,形勢極為混亂,艦隊編隊早就在相互沖擊之中被打亂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亂局面,想要組織‘以多打少’非常困難。

所以,戰場之中往往是,體型大、火力猛的星際戰艦,妄圖挑體型小、火力弱的敵方星際戰艦實施攻擊,但對方也不是傻子,也會立刻調出實力相當的星際戰艦,或者多艘戰艦對抗,這樣一來就反而形成了一種極度混亂的局面。

在伽藍帝國的遠徵艦隊之中,毫無疑問最強大,也是最惹眼的便是殲星艦了,體型大、艦體長、火力猛、防護強,就像是一群野獸之中的雄獅一般,是極為顯眼的霸道存在。

起初,亞澤的戰術很簡單,將備用兵力一併調集而來後,他擁有了多達20艘的殲星艦、40艘重型艦、79艘攻擊巡護艦的強大兵力,這一百多艘星際戰艦,讓他擁有足夠強大的兵力優勢了。

所以,亞澤是主動降速、主動拆分兵力、主動組成一支支小分隊,以殲星艦為作戰主力,搭配重型艦為作戰輔助,然後配屬攻擊巡護艦,組成一個個可攻可守的‘作戰單元’。

在他的設想中,這樣的作戰單元擁有很強大的攻擊力和防護力,足以應對同等數量的敵小艦隊。

然而他的設想太過於‘理想化’了,星際作戰中局勢瞬息萬變,在極為複雜的作戰環境下,一艘艘星際戰艦就很難保持‘團隊協作’,隊形很快就被沖散了。

這就好比十幾輛小轎車,在車流量大的高速公路上以超過100公裡的時速行駛,即便溝通順暢,但想要保持隊形是很難的,因為車流量大,車隊的車輛之間很容易就被其他車輛卡位、擾亂,導致隊形被破壞。

而在高速公路上狂飆,車隊又不可能以龜速行駛。

就像如今混亂的戰場上,亞澤的一個個作戰單元,任何一艘星際戰艦都不敢以低於每秒一萬公裡的航速行駛,速度太低就意味著喪失了最起碼的機動性,速度慢意味著養爬升俯沖和轉彎等機動效率也更低,增加了被攻擊、被撞擊的風險。

更何況,一艘艘星際戰艦都是龐然大物,哪怕體型最小的星際攻擊巡護艦,那也是體長超過兩千米,總質量超過一百萬噸的巨大太空飛行器,與任何一艘戰艦撞上,都是災難性的。

所以……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亞澤最開始制定的‘小單元、大協同、高配合’戰術,完全證明是毫無實際價值的,混亂的星戰形勢,直接讓他的戰術化為了泡影。

所謂的一個個作戰單元,其實很快就亂成了一鍋粥,一百多艘星際戰艦,根本都無法有效組成作戰單元展開團隊協同作戰,都是各打各的。

而相比之下,兵力數量並不佔優的秦天,就採取了更加務實的戰術——大混戰。

正所謂‘趁水渾,好摸魚’。

秦天最強的星際戰艦,莫過於戰神號和猛龍號,這兩艘戰艦是達到了一級文明巔峰水準的,雖然體型比伽藍帝國的殲星艦稍小一些,但單艦戰鬥力卻更強一些。

而除此之外,秦天除了最先升級強化的八艘龍魂級星際驅逐艦之外,為了迎擊這二次戰役,從哈拉剋星球到卡博拉星球,從達斯坦、亞當斯到博爾、地球,一座座大型航天基地日夜不停的加工生産製造。

尤其是秦天的‘老家’地球那邊,更是發力發狠,不惜成本的批次化模組化大規模生産,以戰爭狀態趕制戰艦,為秦天與伽藍帝國的二次戰役,足足提供了35艘光榮級星際戰列艦。

採用統一標準和統一工藝,透過分佈在六個星球的上千座智慧工廠日夜不停趕制,這批取名為‘光榮’的星際戰列艦,除了弦號數字不同以外,其他簡直就是一模一樣,這也符合了大規模工業化批次生産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