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內,三次往返外太空執行貨運任務任務!

24小時不到,將接近三千噸的貨物,送到了距離地球地表三萬多公裡的高軌道!

載荷龐大!

效率驚人!

科技先進!

效能穩定!

……

笑問天下,誰敢不服?

敢問諸國,誰能更好?

真是無敵了啊!

對於許許多多從事航天領域的人而言,買對微樂航天科技交出的這份答卷,用‘滿分’二字都無法形容那份震撼。

捫心自問,哪家航天機構和民營航天公司,能夠做到微樂航天科技這樣?

別說是向三萬多公裡高空送貨,就是讓用飛機向三千多公裡外送貨,都有很多機構辦不到。

為什麼呢?

因為人類目前載重量最大的安225貨運飛機,這個巨無霸機艙最大載重也不過250噸。

如果想要三次,就將約三千噸的重貨運走,那至少也需要12架安225這樣的超級運輸機,但可惜的是,目前世界上只有一架安225貨運飛機了。

若是用目前全球最大的、可商業租賃的波音747400全貨機,最大商載110噸的該型貨機,也差不多要組織30架才行!

但是,不管是用安225還是波音747,這都是大氣層內飛行的噴氣式貨機,最大載重情況下能飛出四五千公裡就不錯了。

像微樂航天科技鯤鵬貨運飛船那樣竄出大氣層,奔向三萬多公裡的外太空?那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噴氣式貨機主動力來源於渦輪風扇發動機,需要依靠大氣層內的氧氣,並且大量燃燒航空煤油才能産生動力,一旦離開了大氣層,甚至是在氧氣稀薄的高空,發動機都會停車不再産生推力,飛機很快就會跌入大氣層,搞不好是要機毀人亡的。

……

用噴氣式貨機比運貨能力都望塵莫及,而如果在貨運飛船這個領域比較,那差距就更大了。

最早的航天貨運飛船,是由載人飛船演變而成,將載人飛船的維生裝置、人員座椅等拆掉,人類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貨運飛船‘進步’號由此誕生,但它最大載重只有2.4噸。

為了滿足給國際空間站輸送補給和其他裝置,世界各國又研發了好幾種貨運飛船。

歐洲的自動轉移飛行器,一個形狀如大圓筒,長10米、直徑4.5米的它,曾號稱是世界上運載能力最強的貨運飛船,但也只有區區7噸的載重量。

同樣,為了滿足大體積裝置而研發的日本h2轉移飛行器,曾號稱是世界上唯一一種能運送大型物體的飛船,但其實它艙門直徑只有1.2米,再大的東西就塞不下了,而載重量也只有6噸。

除此之外,還有私營航天公司研發有商業用途的貨運飛船,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軌道科學公司的天鵝座飛船。

商用貨運飛船為了提高經濟效益,都要求飛船可以回收使用。

像加裝了隔熱防護罩的龍飛船,也曾號稱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可以運回物品、回收多次使用的貨運飛船,它能運送6噸、返載3噸,也正因如此,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贏得了價值16億美元的商業補給服務合同,用12艘龍飛船向國際空間站運送20噸貨物並帶回一些樣品。

……

所以,真心是沒法比啊!

世界主流的貨運飛船,幾乎還是一次性使用的,給距離地表400公裡左右執行高度的國際空間站送幾噸貨,然後就載著垃圾廢品墜入大氣層燒毀。

而微樂航天科技的鯤鵬貨運飛船,一口氣能運送一千噸貨,狂飆突進到三萬多公裡高空軌道,還能進行外太空施工作業,並且還能迅速返回,一天內能跑三趟,真是牛到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