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長安城內仍是百廢待興, 且東都洛陽仍未收複,所以就算太上皇一行回到長安也沒有設宴歡慶, 且新舊帝王更疊本就是尷尬,便索性借了一切從簡的引子,就這麼平平靜靜的略過了。
玉茗聽聞太上皇回宮後仍住在興慶宮,只是陪伴他的只有妹妹玉真公主和護衛將軍陳玄禮、高力士這些舊人。據說他常常召來梨園弟子為他奏曲,興慶宮歌舞不斷, 卻也不是當年貴妃在世時的情景。
至於廣平王府, 自從楊氏姐妹死在幸蜀的路上, 崔氏這個郡王妃就被李豫厭棄,她雖仍留有王妃名號,卻再也無法跟從前一般前呼後擁, 飛揚跋扈, 甚至連張良娣都對她不滿。這女子被丈夫及眾人所厭,終是心情抑鬱, 剛返回長安不久便病死,只留下兩個年幼的兒子。
因了她, 玉茗不由又想到遠在洛陽不知死活的珍珠, 如今她終於可以不必擔憂被人欺負,可是, 卻陷入更大的危難中, 每每想到她,玉茗就心中不安。
終有一天,李瑁從城中回來, 說洛陽已被太子李豫收付,這是天大的好訊息,意味著兩京全部回歸大唐,叛軍時日無多。
玉茗高興之餘,卻也更加擔心珍珠的下落,雖說李豫在洛陽,定會將她尋找,可是已經一年多了,她現在是否還活著,會不會已經罹難。更可怕的是,一介女子,被叛軍多抓,即便活下來,會不會……
她心中的擔心被李瑁看出來,他想了想,說道:“不若這樣,讓程光去一次洛陽吧。”
程光自從跟他們一起從成都回來便留在了壽王府,他不願再回太子身邊,一是因中途未能守護,又無法解釋去向,難免為人所詬;二來壽王府雖有護衛,卻都是新招之人,並不熟悉職責,也需要一個能管理他們的人。
於是李瑁一聽他想要留下來便欣然答應,讓他當了護衛隊長一職,負責府中的安全。
玉茗一聽他說讓程光去洛陽,有些遲疑:“按理說程光去是最合適不過,他對那邊熟悉,又認得珍珠,就算遇到太子也不會被誤解。只是,他這人太過實在,上一次便是因奉命去接珍珠,還護送她到洛陽,險些喪命在牢中,我只怕這一次派他去,又會給他帶來什麼麻煩。”
李瑁淡淡一笑,拉著她的手說:“你呀,就是喜歡替別人擔憂。程光這人的確是心實了些,可不也是因為這樣,才能放心讓他去找沈氏嗎?放心吧,臨行前交代他盡力而為就好。”
玉茗聽了點點頭,為了珍珠,也只能委屈他了。李瑁派人將程光叫來,屏退左右,跟他說了此事,問他可願意去。
沒想到程光沒有一絲猶豫,一口應了下來。甚至,玉茗能從他的神情中看出那麼一絲喜悅。她心中奇怪,便覺得自己或許是多疑了,無論如何,只要確認珍珠平安就好。
程光第二日便啟程,臨行前,玉茗再三囑咐他,一定要小心行事。他低頭應下,想要說什麼,張了張口,卻終是沒有說出來,轉身上馬而去。
本以為這一年收複兩京,定是順順利利,誰知道,年底卻又出了事。肅宗第三子建寧王李倓因看不慣張皇後與宦官李輔國把持朝政,多次向肅宗進諫,召來兩人的嫉恨。
於是,他們便誣陷李倓與謀害太子,肅宗信以為真,大怒之下不顧朝臣反對將其賜死。太子李豫率兵在外,當得知訊息時已來不及,他返回長安後,向肅宗證明絕無此事,肅宗後悔,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經此打擊,肅宗身體每況愈下,他將朝政都交給了張皇後和李輔國,這二人狼狽為奸,開始排除異己。甚至連太子都無法奈他們何,只能看著他們興風作浪。
玉茗得知此事,終是對皇家親情絕瞭望。當初她以為玄宗忌憚兒子們,李亨深受猜疑,心驚膽戰多年,一旦登基便能打破這種局面,沒想到他卻做得更甚,不僅殺死兒子,連父親都要猜疑。
她聽李瑁說,他任由李輔國將太上皇趕出興慶宮,強行令其遷居西內,在途中甚至帶了五百兵馬攔住去路,對其橫加羞辱,還是多虧高力士冒死護主,才免了太上皇遭此大辱。
說這話時,李瑁面色淡淡,卻仍帶了一絲難過。她知道他必是為父親難過,雖說這位父親讓他受了許多年的苦與羞辱,也早就只當其為君王而並非生身之父,可得知他如今變成這樣,難免黯然神傷,心中不快。
於是她勸道:“既然擔心,不若你便去看望太上皇。”
李瑁輕輕搖了搖頭:“新帝繼位後,便十分忌憚太上皇的勢力,先是收繳他的護衛,全部換成新人,又罷免了他任用的那些大臣,之所以李輔國和張皇後能夠如此膽大妄為,也是因了他的縱容,究根結底是要從太上皇手中奪權。”
“如今看似是要將太上皇趕出興慶宮,實際上卻是要徹底的鏟除他身邊的舊部,過不多久,不管是陳玄禮還是高力士,怕都不能留在太上皇身邊了。我若是此時去,不僅引來猜疑,恐怕也會害了太上皇,與他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