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1/3頁)
章節報錯
玉茗在車內, 聽到外面突然傳出歡呼聲,她忙掀了車簾向外看去, 只見驛館外那些將士一個個高舉兵刃,高喊萬歲,那聲音如此震撼,讓她在車內也能感受到震動。
即便不知驛館中詳情,她也明白, 必是玄宗答應了賜死貴妃的要求。他們這些皇家之人總算是安全了, 可她卻並沒有一絲輕松, 隨之而來的,卻是一種莫名的悲哀,不知是為這些落難的皇室子弟, 還是為即將死去的楊玉環。
從韋瑤兒、棣王妃到沈珍珠, 如今又是楊玉環,即便當年再寵極一時, 最終卻仍逃不過被深宮吞噬的命運,那吃人的宮殿, 就算離開了, 也在她們身上刻上了烙印,永遠也擺脫不開。
想到這裡, 終於明白為何李瑁說要帶她離開那裡, 那不僅是一生的束縛,更有可能隨時要了他們的命,身為皇子, 他深深的明白這不僅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折磨。
她回頭看著李瑁,他此刻也看著驛館那邊,一張臉上看不出什麼表情,眼中卻是似悲似空,彷彿看破了這些悲歡離合。她輕輕伸出手去握住他的手。
他回過神來,看著她,想要一笑,卻因眼中帶了悲色,看起來更加令人難過。玉茗見了,伸手環住他的腰,將頭靠在他胸前,輕聲說:“一切都會過去的。”
李瑁心中一片悲涼,李唐王朝敗落到如此地步,他的父親,那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君王,竟然被被逼迫殺死心愛的妃子,他不僅替他感到難過,更為自己難過。他回抱住她,將頭輕輕靠在她的頭頂,方才因悲慼而引發的寒意慢慢被她的體溫所驅散。
這時韋諤慢慢走了過來,他雖然達成任務,可心中也並無一絲高興。身為朝中大臣,眼見著國家社稷被奸臣所毀,自己所忠誠的君王受此脅迫,心中怎能高興的起來。
玉茗見到他平安回來,也是鬆了口氣,問起他裡面情形。韋諤看了看她,又看了看李瑁,輕聲說:“聖人已決定賜死貴妃,安撫軍心。現在,恐怕在跟貴妃訣別。”
此刻楊玉環跪在玄宗面前,她的頭枕在他的腿上,眼淚止不住的流。方才在樓上,她一聽到了他們的對話,玄宗一來,她便知道這是訣別了。
她所侍奉的那個君王,好像一下子老了許多,他看著她,眼中帶了不捨、氣憤,更多的卻是無奈。她明白,曾經給她無限榮寵的他,如今也護不了她了。
明知一切已經無法挽回,哭也是無用,可她不知為何,眼淚仍是止不住。她想起了當年還是壽王妃時第一次見他,然後是華清宮的單獨召見,再後來是十幾年的三千寵愛於一身,這麼多年了,好似一場夢一樣,一睜眼便醒了。
她不知哭了多久,終於流幹了眼淚。她輕輕抬起頭,看著他,輕聲喚道:“三郎,既然事已至此,若是我一死能挽回一切,也毫無怨言。”
她慢慢站起身來,向她的君王神深施了一禮,說道:“就讓我最後再為三郎舞一曲吧。”
說著,她輕輕哼起了霓裳羽衣曲,翩翩起舞。此刻沒有了樂師奏樂,也沒有了宮女伴舞,也沒有了五光十色的華麗羽衣,只有她憑記憶的吟唱。
玄宗看著她依然曼妙的舞姿,耳邊似乎又想起了那精緻的樂曲聲,眼前彷彿看到燈火同明的興慶宮,而他則坐在寶座上,手端美酒,欣賞著他最愛的妃子獻舞。
可是,不過一晃眼,那些浮生若夢的場景消失不見,如今的他坐在這破舊的驛站中,聽到的是貴妃略顯嘶啞的歌聲,而她一身宮裝因路途奔波也染上了灰塵,看起來不再光鮮亮麗。
他突然忍不住老淚縱橫,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卻讓心愛之人去代他受過,頓時悔恨、不捨和絕望湧上他的心頭,可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不知什麼時候,楊玉環停了舞步,她看著面前泣不成聲的君王,最後施了一禮,慢慢開啟門走了出去。樓下,高力士已準備好三尺白綾等著,看到她來,他嘆了口氣,不知該說什麼。
楊玉環看著那白的刺眼的白綾,沒有想到自己的歸宿竟然是這樣,她慘然一笑,淚已流幹,如今想哭卻哭不出來了。她輕聲說:“還請高力士與外面那些將士說一聲,我願一死,只是,可否答應我最後的心願,容我去一旁的佛堂禮佛?”
高力士應下了,開啟門去外面。不多時他回來,說陳玄禮已答應。楊玉環輕一點頭,面色木然,看不出什麼表情,她想了想,又說道:“還有一件事,我臨死之前有一人想要見,還請高力士幫忙通傳。”
“貴妃請講,老奴這就去宣。”
“我想見壽王妃。”
高力士一愣,抬頭看了她一眼,不知此時為何要見那人,可見她那般木著一張臉,便嘆了口氣:“老奴領命,只是這時候,聖人的旨意也未必有用,不知壽王妃她願不願意冒險前來,還請貴妃先去佛堂禮佛,老奴這便去請。”
楊玉環微一點頭,跟他道了謝,慢慢開門走了出去。高力士看著她步伐踉蹌,哪裡還是那個舞姿輕盈光彩亮麗的貴妃?他嘆了口氣,說了聲造孽啊,搖搖頭走出門去。
玉茗正在車中哄著兩個孩子吃方才李瑁尋來的飯菜,忽聽外面李瑁似與人爭著什麼,她仔細一聽,那人似乎是高力士,忙掀了車簾走下來。
只聽李瑁堅決的說:“並非我為難高力士,只是此時那驛館周圍皆是禁軍,皇子們都不敢接近,卻讓王妃前去,我怎能放心,此事萬萬不可!”
高力士嘆一口氣說:“壽王有此擔憂我也明白,若是不可,我這便回去稟告貴妃。”他說完就要走,卻被一句話叫住。
“高力士請留步,我願隨你前去。”
他忙回過頭來,見玉茗正站在李瑁身後。李瑁一聽便急了:“這種時候,你就不要管這些閑事了。不論你去不去,貴妃終會一死,就算你去了,又有什麼不同,何必為她犯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