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在韋家為玉茗挑選夫婿時,在大明宮中卻悄悄地發生一件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這一年十月,玄宗召壽王妃楊玉環進宮,並賜浴,楊玉環在宮中留數日後出宮。
這件事並不引人注目,君王召見皇子王妃,本是很尋常的一件事,可宮內那些明眼人卻看出來,自從武惠妃死後,玄宗因無美人在側相伴,經常暴怒,甚至責打宮人,而壽王妃進宮的這幾天,宮內卻難得風平浪靜。他們知道,有什麼大事要發生了。
遠離宮闈的玉茗自然是不會知道這些宮內秘聞的,她依然每日誦經為故人祈福,更多時候,則是呆在房中看書,唯有這樣,才能靜下心來,不被那藏在心中的思念煩擾,即便如此,每到午夜夢回,眼前仍會浮現出那人的臉,令她心中難受。
眼見著已經入了冬,快到了韋瑤兒的生辰,每到這個時候,她都要提前去太子太子府送上賀禮,並不與其他人湊在一起。這一日,她取了提前備好的賀禮出了門,乘車來到十六王宅門前。
雖說李亨已是太子,卻僅僅是從忠王府搬到更大一些的太子府,並未離開這十六王宅,由此可見,玄宗對這些兒子是何等的不放心。
玉茗在門前等著侍衛前去通報,卻見一車停在旁邊,一名身著道服的女子被人攙扶著下了車,慢慢走進門去。她無意中看了一眼,卻愣住了,這女子正是壽王妃楊玉環。
雖聽說壽王妃為武惠妃祈福換了道服,可今日一見,為何她卻是一臉豔妝?這般不倫不類的打扮,令玉茗心中疑惑,就算是身為王妃,這樣做也難免有些不妥。
恰逢太子府來接的內侍到了,她便跟著進了門,遠遠的跟在楊玉環身後,眼見著她拐進一條夾道,這便更奇怪了,玉茗記得,曾聽韋瑤兒說,這條夾道乃是王宅進宮的唯一之路,楊玉環這一身打扮,不回壽王府,為何要走這裡,難不成是進宮?
她一路疑惑著,直到見到韋瑤兒也未能想明白,便暫且將這疑慮放置一邊,將賀禮奉上,與瑤兒聊起家常來。
此時的韋瑤兒已是兩個皇孫的母親,除掉杜良娣後,自是比原先又多了些得意之色,玉茗卻知道這個姐姐性子一向如此張揚,並非有意炫耀。她本就不是趨炎附勢的女子,來看瑤兒也是因了姐妹多年的情誼,所以仍是如原先一般與她說著話。
韋瑤兒嘆了口氣:“如今也只有妹妹你能跟我說些體己話,那些女眷們來了,無一不是阿諛奉承,聽得我頭疼,不見又不行。”
玉茗笑道:“身為太子妃,總要應對這些朝臣家眷的,不過以姐姐八面玲瓏的性子,應付起來易如反掌。”
瑤兒笑著點點她的頭:“還是你這好聽話是真心,那些人的話啊,我就當一陣風罷了。”
兩人有說有笑,玉茗突然想起方才遇到楊玉環的事來,可她剛說起那人名字,只見韋瑤兒臉色一變,示意她噤聲,將左右侍奉的人屏退了,待屋中只剩她兩人,才低聲說:“這話可不要亂說,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玉茗聽了大吃一驚,忙捂住嘴,卻又不知發生了何事。只聽韋瑤兒輕嘆一口氣,附在她耳邊說:“聽說,是聖人他……看上了那楊玉環……”
即便是韋瑤兒這等見多了是非的,說出這件事來,也是難以啟齒,聽在玉茗耳中,就好似五雷轟頂一般:“什麼!這怎麼可能!”
就算君臣有別,楊玉環她畢竟是聖人親生兒子的王妃,是他的兒媳,這是無論如何都粉飾不過去的□□之事啊?!她聽了這個訊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宮中怎麼會出現這等醜事?
瑤兒見她震驚的瞪圓雙眼,又低聲說:“這件事絕不會有假,宮裡都已傳開了,只是迫於聖人下了令,沒有傳到宮外去罷了。連我們這十六王宅都心知肚明,面上卻還要裝作不知。”
也就是說,此事是真非假,那壽王呢?玉茗猛地想到那人,心口如刀割一般疼了起來,抖著手喝了一杯水才緩過勁兒來,震驚之餘,她想起這件醜事傷的最深的,怕是那個最無辜的人吧。
“聽說,十月時聖人臨幸華清宮,召見了楊玉環,幾日之後才放她出宮,待回大明宮後接著便下了旨意,說楊玉環一心向善,要出家為女道,替太後祈福。面上是出家,實際卻是去了大明宮旁的道觀長住,後來,甚至搬去了興慶宮,那裡可是聖人的寢宮,到了這個地步,一切都已是不言而喻了。”
“那……壽王他……”她顫抖著說出那個名字,卻不忍心提到他經受的那些不堪之事。
“唉,壽王他又能怎麼樣呢?就算明知王妃被搶,他也不過是不受寵的一個王爺罷了。他的一切,甚至骨血都是聖人所賜,生殺予奪都在聖人手上,不忍下這口氣,難不成還要抗上不成?當年那三位皇子的下場,還不夠嗎?”
韋瑤兒還想說什麼,卻見玉茗臉色蒼白,忙問道:“妹妹,你這是怎麼了,臉色怎的差成這樣?莫不是生了病?”
玉茗呆呆的坐在那裡,任她怎麼搖晃,都彷彿失了神一般,她一顆心揪成一團,痛的險些背過氣去,本以為那人從此可以太太平平的做一個閑散王爺,對他來說,這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卻沒想到,老天卻不肯放過他,偏偏要讓他面對這親父奪妻的奇恥大辱,他那般溫柔的性子,早就被磨成了少言寡語的沉悶,現在遇到這種事,莫不是要逼死他嗎?
玉茗這般想著,眼中突然落下淚來,她突然跪倒在韋瑤兒面前,哭道:“姐姐,妹妹求你一件事,請姐姐一定要答應我。”
瑤兒被她這出人意料的舉動嚇了一跳,伸手就要攙她起來:“妹妹這是做什麼,有事直說就是,何必行此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