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真要打仗,也不能做沒有理的那一方。

七八位大臣齊聚御書房,商議了半天,最後把追查夜明珠一案交給楚北去查。

交給楚北查的理由很簡單,皇上當初把籌備北晉賀壽的事就是交給楚北辦的,宣王去賀壽出了事,他也是要付點責任的。

雖然這責任兩個字來的有些莫名其妙,夜明珠他是見過,但是都沒有經過他的手,直接交到寧王手裡的,在寧王手裡待了兩天兩夜,又當著他的面交到了宣王手裡。

從始至終,他連摸都沒有摸過夜明珠。

現在宣王丟失了夜明珠,卻要他來擔責任,這罪責扛的有些冤。

不過夜明珠關係重大,這案子交給別人去查,皇上也不放心,所以就交給楚北了。

楚北接了夜明珠一案,也很認真的去查,但是夜裡躺在床上,閒聊時,清韻無意中說了一句話,叫他上了心。

清韻說,“逸郡王也真是倒黴,就因為夜明珠是他孃的陪嫁,他想拿回去,夜明珠丟了,就都懷疑是他,其實我很好奇呢,獻老王爺在朝中地位顯赫,夜明珠對獻王府意義匪淺,當年世子妃把夜明珠送給太后,肯定有不得已的苦衷,皇宮裡稀罕寶貝又不止這一件,為什麼太后要把夜明珠送給北晉呢,留在手裡,萬一哪一天安郡王惹到了逸郡王,或者獻老王爺,夜明珠好歹是個情面,總比送給北晉,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好吧?太后的腦回路,實在叫人想不通。”

因為太后總做一些尋常人難以理解的事,所以太后為什麼這麼做,她只是有些好奇納悶,卻並未多想。

但卻是給楚北提了個醒。

夜明珠丟失,沒準兒就是針對逸郡王的。

當然了,逸郡王雖然紈絝了些,但他並沒有什麼實權,偷夜明珠的賊,最終的目的怕是想透過逸郡王,算計獻老王爺。

而有膽量算計逸郡王,盯著獻老王爺的,肖想的東西絕非一般,只有獻老王爺手中的兵權。

加上夜明珠之前一直在太后手裡,一般人,哪怕是皇上,都沒那個膽子覬覦太后手裡的東西,只有太后最親近,最信任的人才能開那個口。

如果送出去一顆夜明珠,能換回獻老王爺手裡的十萬兵權,哪怕只有一半,也值得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要是興國公得到獻老王爺的兵權,哪怕只是一半,後果都不堪設想。

楚北在走神,而清韻的注意力已經從夜明珠上轉移到王府觀景樓上了,現在觀景樓被燒,總不能就不管了,得重建啊。

至於建成什麼樣子,清韻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知道楚北贊不贊同,所以要和他商議下。

結果她說了一通,結果楚北一個字都沒聽進去,在清韻問他意下如何的時候,楚北的回答是牛頭不對馬嘴,“這差事我應該推掉。”

清韻懵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他說的差事是皇上讓他查夜明珠一案的事。

夜明珠一案,清韻除了知道夜明珠是逸郡王他孃的陪嫁,在太后手裡待了好多年,由宣王送去作為北晉皇帝的壽禮之外,其他一無所知,這差事應不應該推掉,她哪裡知道?

但是,有些事她還是明白的,“夜明珠一案,是你封王之後,皇上交給你辦的第一件差事,加上鳳凰異象,文武百官都看著呢,你才接手就推掉,文武百官該質疑你辦事能力了。”

尤其他一個月後就要搬離京都了,離得遠,再親密的關係都要弱三分,何況安郡王還有太后全力支援,尤其這個太后之霸道,連皇上都敢壓制。

夜明珠一案辦的漂亮,倒可以讓文武百官們看看楚北的辦事能力,讓他們知道,安郡王和他爭鬥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在站隊和被人拉攏時,能理智點。

清韻說的,楚北何嘗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