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雁門烽火北戎賊(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十五位學子聽得入迷,就連馮國芳說了下課亦是渾然未覺,仍舊沉浸在對於“修身齊家平天下”的思考之中。他們大多都是十六七歲的年紀,在進入書院之前,所讀的四書五經或多或少都夾雜有朱賢的批註,塾師亦是照著註釋來講解,故而道理實則是規定的,大家聽的都相近。
但馮國芳不同,江雲看著他緩緩離開的身影,心裡也是十分佩服。也許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馮國芳的這種言論是離經叛道,甚至可以說是批判了現有的八股科舉之制,放在山下,放在大燕,只要被有心人聽到一些,那麼哪怕他是一名碩儒,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
書院啊,山上和山下,全然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以前那個年代的人只要一提起古代,便有人會拿出一些諸如纏足,叩拜等的陋習加以鄙視,對於數百年前的學識更是鄙夷,說都是一些糟粕,都是餘毒,萬萬不可研讀。
江雲並不認可這些言論,一個時代的文化有他相對應的背景,人也不是一開始就學會穿衣服的。在這種封建地主階級的制度下,弊端是必然存在的,但全盤否定則是錯誤的。面前的馮國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大燕現在的狀況之下,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這些為人處世的觀點放到現在也是適用的,果真不愧為一代儒士。
馮國芳走後,學堂之內並沒有喧鬧,反倒是各自沉思著,或者與他人談論著自己的見解,但是聲音都被壓低,生怕影響到其他人。整座學堂都是如此,下課之後沒有一絲的噪聲,有的只是細細的研討。
“馮洞主乃當世無雙者也。”張格感嘆道,“若不是進了書院,我恐怕是無法聽見這番發人深省的話語。”
“然而他僅是這書院的洞主...”方文山說道,“人們常說書院薈聚天下英才,哪怕一個看上去不起眼的人,走到山下打個噴嚏,恐怕都能引起震動。我算是見識到了。”
“不知道下一堂課的洞主會是何人?”張格說道,他看著江雲,“雲兄可有什麼想法?”
“此課為文,那麼下一課會是與武相關也不一定。”江雲說道,“我是越來越好奇了。”
江雲很享受這種感覺,每個人都專注於學習見識,洞主不講其他,講的只是道理,在書院之中想要做什麼沒有人會限制,甚至就連說出要刺殺皇帝這樣話語,也不會被羽林衛扔進天牢,說不定還會有人湊上前,和你商討具體的方案。
這時候,門外走進來一個人,穿著粗布麻衣,鬍子拉碴,一隻眼睛被一塊黑布裹著,大大咧咧地走進了學堂,看著諸位學子,“接下來這一課由我來上。”
學子們正要俯身作揖,這個漢子卻擺了擺手,“我不好這一套,自己找個地方就行,你是站著或者是坐著,都可以。”
“這個洞主,倒是有點意思。”江雲說道,漢子看似粗魯不堪,但是下盤極其穩健,虎口有著厚繭,加上那被裹著的眼睛,分明就是有著沙場經歷的人。
“我姓程,以前叫程破,但是自從我瞎了一隻眼睛以後,人家就叫我程瞎子。”程破說道,“除此以外我還有一個外號,大燕人很少叫,北戎人倒是叫的多。”
程破看著學子們,咧開了嘴,露出一口黃牙,“他們叫我劊子手。”
一些女生嚇了一跳,身子有些顫抖,其他人也是一臉凝重地看著程破。
“我已經賦閒很久了,書院收留我,我就死皮賴臉地住在這裡了。所以那是以前的事情了。”程破似是對眾人的反應早有預料,“現在我要跟你們說說沙場的東西,但是其實我是不願意說的,因為你們都沒有體會過沙場..除了這小子,他還有點意思。”
他對著江雲笑了笑,“小子,我來問你,對於北戎是什麼個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江雲身上,他們對程破剛剛的話語十分地感興趣,也想聽一下江雲會怎麼說。
陳懿涵低著頭,緊緊地握著毛筆,在宣紙上面不斷地寫著“混蛋”二字,但是身子卻微微向前傾了一些。
江雲看著程破,與之對視,“戰之,殺之,屠之。”
學子看著江雲的眼神發生了變化,有厭惡的,有贊同的,還有鄙夷的,很多人都沒有辦法接受這個說法。但是江雲面色不變,仍舊挺直著腰板。
程破環視一週,“其他人有什麼意見嗎?”
一個人站了起來,“我乃郝平,對於雲公子的意見,某不能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