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謹授庠序第一堂(第1/2頁)
章節報錯
江雲緩步行在青石大道上,抬頭望著沒有盡頭的蒼穹,很想聽一曲羌笛的韻律。
衣袖處仍有半點未乾,輕輕一拂,清風徐來,涼意四溢。
書院學堂與房舍距離並不遠,一炷香足以行至,四面八方的學子潺潺而入,少了那日應試的頂櫳,只是拾取了一些書具,與鄉友談笑著走進學堂牌匾下方,駐足不前,排成了一條條隊伍,相聚在門檻之外。
他們穿著最為整齊的服飾,就連那寒門士子,也是將壓箱底的一套藍色青衫穿了出來,面容清洗乾淨,鞋履擦拭錚亮,挺直腰板,一個個立在門外,還不斷地詢問身邊之人衣物是否尚有汙損皺縮之處。
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師長一刻未至,學子一刻不敢疏忽,更不敢露出嬉笑玩弄之態,只有恭敬地站在原處,等候師長到來正衣冠。
一炷香後,數位身著長袍之人自不遠處行來,學子紛紛俯身弓行,施行一禮。
看見諸位學子仍舊保持一派風範,他們點了點頭,含笑不語,各自行至學子面前,為他們理正冠冕,整飭長衫,一絲不苟。
左應衽走到江雲面前,正其衣冠,對他一笑,“不錯。”
隨後他走到眾學子之前,微微頷首,“夫子去國未歸,便由我與這四位掌教為你們謹授入學。”
一些學子東張西望之後,流露出一絲失望的情緒。
夫子,究竟是怎麼樣的人?
這是埋在四百三十九位學子心中的共同的疑問。
左應衽將這些盡收眼底,也不點破,“諸位都是透過層層考驗考取了書院,都可謂是人中龍鳳。”
“你們或許會因為受到誇讚,或是因為成為書院一員而有些飄飄然。但書院與大燕其他書院並無異同,諸位來到這裡是為了學習道理。”
“或是為了大燕,或是為了祖輩,或是為了自己...”左應衽緩緩道來,“書院畢業之後,有的人會選擇進入朝堂,有的人會選擇征戰沙場,也有的人選擇就此歸隱。”
“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左應衽看著四百三十九名新生,頓了頓,“最重要便是明白,己身之道,是為何物?”
“希望諸位可在五年之內,尋覓出自己的道。”
學子懂否?
迷茫。
道是為何物?書中有大道三千,孔聖言周禮復國之道,亞聖言君舟民水之道,李聖言夢蝶非魚之道,如此種種,皆道也。
何道為己道?
未多想,或是,想不通。
孔聖先師的牌位被端端正正地擺放於前堂,上有一副畫像,繪有先師樹下論道之景。
學子拂去自己衣物些許浮塵,拍了雙手一下,雙膝跪地,九叩首,再面向五位掌教,三叩首,送上束脩六禮,將手放於水盆中,正反各洗一次,擦乾,意為“淨手”。
書院人員奉上硃砂點墨,掌教於每一人之眉心處點一紅點,是為“開智”。
至此,入學之禮結束,眾學子朝著掌教一拜,便緩緩地尋著自己的座次。
每間教室正堂內有教師桌居中,下面是矮桌和蒲席若干,已有宣紙放在上方。
江雲尋到自己的座次,實則也是很容易,他為第一座,便在最前方中央的一席,身後便是北宮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