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說好的番外~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下面的內容是建立在正文的基礎上發展的,但是時間線混亂,想到哪寫到哪。主旨就是為了蘇和爽,可能有矛盾的地方。另外大部分番外除非特殊說明,都是預設咕噠子已經全圖鑒滿羈絆的情況——以上都沒問題的話,那麼開始吧!

“予青六年春,宰輔景麒失道,疾甚。堯天大火疫癘紛至。政不節,苞行,讒夫昌。民憂以歌曰:天將亡慶哉。

五月上,王赴蓬山,準予退位。同月上,崩於蓬山,葬泉陵。享國六年,諡予王。

予王崩,舒王立,偽自號景王,入堯天。國大亂。

次年七年七月,慶主景王臨京川立。”

“八月,登蓬山承天敕,入仙籍,是為景王。於堯天祀予王,重任六官諸侯,正朝綱,改元雅歌,荊王朝始。”[1 ]

——以上都是史官在那絞盡腦汁胡亂寫出來的。

我當初壓根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坐上這個位置,對這片土地更加稱不上什麼歸屬感,可是後來雖然是迫不得已的讓提亞馬特跑來異世界一日遊,卻還是給本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又為了限制蓋提亞成了土地管理負責人,便不由自主的對自己治下的百姓多了幾分愧疚和責任感。

但是小孩子不可能一生下來就會跑,我也不可能天生就有治國之才。所以為了不一上來就讓蓋提亞橫屍當場,在自身努力學習提高自我的同時,讓英靈們幫著輔政是必不可少的。至於改元換代啊別稱啊什麼的也是我們一起商量出來的。

“不然幹脆年號就叫迦勒底算了。”我一邊嗑瓜子一邊說,“迦勒底元年,迦勒底二年,迦勒底三百六十五年,美滋滋的。”

“……”

我的英靈們壓根不打算理我,一個個討論的熱火朝天,手裡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和新華字典都快被他們翻爛了。

“這個太難聽了。”

“這個寓意不好。”

“這個筆畫太多了不好寫。”

為什麼要考慮筆畫多少啊!你們這是要為未來不知道多少年後的歷史系莘莘學子考慮麼!

等我桌子上的瓜子摞得像小山一樣高,而我已經跑去扒花生吃的時候,他們還沒討論完。由於這幫人是一個人一個審美,文化體系又不一樣,最後差點發展到快要因為這種問題打起來的程度了。

我看了看在人群中勸架勸的一腦門汗的醫生,靈機一動說道:“唔,幹脆就叫雅歌吧。那個在希伯來語中有‘歌中之歌’引申為‘王中之王’的意思吧?”

“……”

我在眾人的圍觀中鎮定自若的把嘴裡的花生米嚥下去:“如何?這個提議至少比迦勒底靠譜吧?”

“啊,好聽是好聽,不過aster……”

“您果然還是偏心那個以色列的白毛大叔呢。”這是偏見)

“是啊,一直都好像是這樣。不管是變成人類的這個廢柴還是英靈的那個一看就不像好人的紋身殺馬特,aster總是向著他們。連衛宮做的小餅幹都能分給醫生一半,那種死宅這麼投餵下去早晚會變成凱撒的吧?”這也是偏見)

“就是說,別的也就算了連年號都用他寫的書的書名來命名……我的心好痛,為什麼不用我的詩集呢?明明我也寫了很多名著啊?”

“……”

醫生僵在原地好一會才在其餘人凝結成實質的目光中逃脫出來,一邊擦汗一邊小心賠笑道:“那個……《雅歌》什麼的就……”

“就這麼定了。”我一拍手,不理會這些人之間的暗潮湧動,對醫生說,“畢竟醫生這些年也幫了我不少忙,起個年號紀念一下嘛,而且寓意和發音也都不錯。”

“不、不是!嗚啊啊這麼下去我真的會被這幫人套麻袋的啊!”醫生抱頭吶喊。

“冤有頭債有主,去pk所羅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