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若又用了兩三分鐘的時間,小心翼翼地轉動身形,再沒別的發現。

她只好專心研究那兩個木孔。

可操作的途徑太有限,她用左右手一指分別扣住一個木孔,用力向下拽。

因為她對身體狀態評估為差,第一次就連吃奶的力氣都用上了。

事實給出了令她驚喜的變化,木板下移了三四公分。

再往下移動木板,扣住上方邊緣即可。

大約半分鐘之後,木板和櫃子底層持平。

用手電往裡面照,發現裡面是個很狹窄的密室,寬度八十厘米左右,長度約兩米,雜亂無序地堆著日常用具。

喬若回手關上櫃門,藉著手電的光,倒掛著身形,慢慢落地。

一個手電放在角落充當照明燈,一個拿在手裡照向目標位置。

先後移動過笤帚簸箕、鍋碗瓢盆甚至磚頭瓦塊,一寸一寸檢視過地面,喬若終於找到了它:

隱藏在隨意鋪在地面的方磚下,置身於一個不大的四方空間裡的,陳舊的上鎖的鐵皮箱子。

長寬半米左右,七十多公分高,箱蓋上有堅固的銅把手。特別特別沉,拼盡全力拎,紋絲不動。

喬若從揹包裡取出開鎖工具,開啟箱子。

目之所見,令她愣住了三兩秒。

箱子裡面,居然是黃燦燦的金條。

“我的天……”喬若喃喃嘆息。

驚喜之後,她把箱子原樣鎖上,返回廚房。

金條沒可能拎出來,分批送出來要忙很久不說,說不定還要壓垮櫃子,但也不用發愁。

她最擅長拆東西,不論存放寶物的東西是櫃子、房子還是什麼。

等尋寶結束,把中間這道牆拆掉就是了。

找到第二間小小的密室的過程,與之前大同小異。

喬若經歷了更大的驚喜。

地下藏有一個鐵箱子,裡面是一件件用錦盒存放的寶物:

翡翠鐲、龍鳳鐲、連珠紋金手鐲、福祿壽三色鐲;

龍鳳釵、蝴蝶釵、碧玉簪、漢白玉簪;

平安扣、羊脂玉佩、福字玉牌、和田玉戒、鴿血紅寶石戒指。

此外還有一個不小的樟木箱,裡面存放的書籍囊括的年代,從古代到民國期間。

喬若驚嘆不已。

要知道,那些配飾裡一大部分,在如今及後世,哪怕價值最低的,收藏家古董店入手,都需要付出尋常人眼裡的天價,放到拍賣會更是競價熱品。

至於書籍,愛書之人定會視若珍寶,例如蔣老太太。

確定這裡再沒隱藏什麼,喬若把鐵箱子封好,回到外面,從車上取來切割工具,開始拆櫃子。

木牆拆了,鐵箱子樟木箱放到後備箱,面臨的難題仍舊是那些金條。

在喬若隱約記得的說法中,一百斤黃金,不過是一個大號飲料瓶的體積。要拎起這一箱子,得有最強的舉重選手的力氣。

也沒槓桿運送的工具,只能分批搬,幸好她準備了兩個小旅行箱、十個承重量二三十公斤的尼龍袋。

原本覺得,最可能找到的是年代久遠的花瓶、瓷器、銀器、銀元寶之類,事實證明,她對憑空暴富很缺乏膽色和想象力。

車子後備箱承重量她不清楚,就放到駕駛座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