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明朝版的南極科考(第1/2頁)
章節報錯
移民的組織工作還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中,老皇帝也已經確定在明年的科舉考試當中,小皇帝不會出現在任何一個環節裡,無論是真的還是冒充的。
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已經有了基本的解決方案。唯獨那個躲在波斯灣沿岸的神廟當中的貝南,還是創業者們心中解不開的一個疙瘩。
為此僅因為最終決定提前派一批人到朱壽的封地去開展先期的偵查工作,並幫助他進一步確立在那裡的地位。
而這一批人當中,是不可能沒有穿越者的。
當然考慮到忠誠可靠一類的因素,通州系的創業者們並沒有太多人入選,然而除了他們以外就只剩下科考系的人數還比較充裕。
而那條巨大的南極科考船,雖然流量還夠前往南極,但經過多次往返日本以及朝鮮的航行之後,他們的油料已經無法支撐從南極返航的航程。
考慮到他們對於明朝的忠誠,以及穿越者們未來的規劃,還有科考船本身太過招搖等等原因,老皇帝最終艱難的答應了他們前往南極一趟的行程要求。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這次執行科考任務的同志當中,有一些是第1次前往南極的,雖然他們在半路上就穿越了,但如果不去南極看一看的話,似乎是對不起自己的使命。
老皇帝對於他們的這份執著是給予了肯定的,所以才同意了他們的要求。
但這也是有先決條件的,首先因為燃油不夠的緣故,科考船隻能半路永遠的停留在某地,這意味著明朝將會失去這個重要的運輸力量,好在他們的運輸事務大部分都已經完成了。
通州系的那些先進裝備,只有兩成左右,需要運送到朝鮮和日本去安家,而且由於日本那邊的情況還不明朗,加上明朝從陸路前往朝鮮的路途,也並非就那麼不可靠,所以科考船的運輸任務並沒有想象當中的那樣誇張。
何況有些裝備還是留在北京附近,比較讓老皇帝放心。
就算要運到杭州、漢中,或者乾脆是四川去,也比放在朝鮮邊境上要讓他安心。
當然前往內地的運輸任務和科考船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名將就沒有使用這條科考船的需求來,他若沒有朱厚照這檔子事的話,或許這種需求確實是已經大大減少了,但既然有了皇帝這樣重要的人物,客居海外那麼科考船,就必然會承受一些意想不到的任務。
比如運送一批物資人員過去。
因此在科考隊員矢志不渝的這次南極航程之中,伊朗竟然離奇地成為了他們必須要前往的一站。
當然,他們這次客套也因為穿越而擁有了與眾不同的意義。
21世紀的人們可沒有多少人見識過16世紀的南極洲是什麼樣子的,在環境還沒有汙染的年代,能夠對南極洲展開一次野蠻時代的考察極有可能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即便這種意義也有可能無法讓後世的人得知。但只要他們知道,似乎就已經得到了巨大的滿足。
雖然不能揚名立腕,但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其實都是在求知慾的催生之下,演變成了與眾不同的性格。
甚至有些人提出建議,由於從伊朗直接南下前往南極洲並不是一條特別安全的航程,因此他們似乎應該挨著海岸線,從非洲的東海岸,透過好望角前往南極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