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時候,曾經定了15個不徵之國。

但他兒子朱棣就忍不住對安南動了手。

更何況現在的朱厚照也沒針對朝鮮直接動手。

就連柳某人收到的這幅畫上,也清清楚楚寫著伯虎堂幾個字。

根據打聽來的訊息,這是近幾年突然在民國東南沿海出現的一個大商號。雖然名義上的東家是那位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寅,但背後卻是有朝廷裡的人為他撐腰的。

柳順汀下來所謂朝亭子裡的人肯定是有皇帝倍鏡的,要不然這個商號出現的時間也不會正好趕在老皇帝駕崩之後。

但他現在無論怎麼說都是有些來不及了。

因為那封書信上已經寫得清楚,大明覬覦的兩塊地方,乃是曾經世宗大王——就是發明訓字的那位——親自設立的西北四郡和東北六鎮。

這兩個地方在朝鮮建立之前,大部分已經被女真人控制。

元朝滅亡之後,當時的高麗王國開始向北擴張,逐漸掌握了這兩塊地皮的控制權。

後來明朝建立,與郜林以及朝鮮就這兩塊地皮所代表的邊境領土有過爭執。

但是朱棣那個250在言辭戰力上落於下風,最終只能預設朝鮮控制這兩塊地皮。

宣宗時代,朝鮮世宗大王正式設立那10個行政區劃。

當時的宣宗也只能延續朱棣的傳統思路,採取不予理會的方式對待這件事情。

但是現在情況似乎有了改變。

當然這種改變,並不是朝鮮君臣希望看到的。

“這十處地方就在鐵嶺衛旁邊,倘若允許明朝……”

樸宗元表示十分擔憂,明朝的此類行為,於他而言就是侵略的開始。

雖然書信當中也寫得清楚大名,只不過希望朝鮮能夠默許他們的商人在這一帶活動。

但活動的內容,卻不但包括毛皮、木材的採集,還包括礦山的挖掘,海船製造等明顯觸及朝鮮現有禁令的內容。

柳順汀和樸宗元當然是不肯答應的。

可是他們又擔心圖上所繪的內容,並不是明朝人撒謊的行為。那樣的話他們將面臨一個強權的挑戰。

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沒過幾天,平壤外海就出現了幾條載有大炮的巨船。

他們用明國官話和朝鮮語向漁民發出警告,說是要在這裡進行演習,請他們速速離開,怡保安全。

漁民們當然不敢得罪他們,但也有一些壯著膽子,留下來看個熱鬧。

結果就聽見炮聲隆隆,水花炸起,有數10條漁船因為躲避不及還被當場掀翻,幸好民國的水軍還算講道理,主動加入了救人的隊伍當中,還賠償了一些碎銀子。

訊息很快透過地方官府傳到了平壤城中,柳順汀嚇的不知所措,樸宗元直接找到了明朝的使者,再次氣急敗壞的要求解釋。

但明朝逝者,卻以此事與他職責無關為由,斷然拒絕給出任何理由。

不過同時他也派人暗中給燕山君送信,說朝鮮外海的一系列事情都是在為他撐腰。

不過明朝海軍此來倉促,希望能夠在對岸的江華島臨時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