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參觀、出力、朝鮮與裝置(第2/3頁)
章節報錯
今天能夠見得著,說不定都是福分呢。
再聽聽人家老員外說的話,竟然好像是在感謝他們前些天所出的力,那就更加高興的不知所措了,他們可是從裡面掙了錢的,怎好還受人家這般感謝。
這又不是那個勞動力日趨短缺的年代。
財富如今大部分都集中在地主老財手中,反而是那些做活的,即便是手藝精湛,也不見得能夠吃上飽飯。
因為那完全取決於地主老爺們賞不賞臉,用不用他?
所以這些百姓們對面前的這位地主老爺還是很尊敬的,當然如果他們知道地主老爺這幾個字是有貶義的,那自然也不會堅持與他聯絡在一起。
反而還有可能把這樣描述的人圍攏起來暴打一頓。
盧惜君終於收回了自己的目光,他這也才知道面前這片廣闊的地皮究竟是怎麼來的。
這裡是後來的北京西山。
周圍有一些個黃莊,但也有不少朝廷勳貴和大臣的田地。
當然這裡原本也是有些礦的,只是做得並不太好。
礦大部分都是煤礦,正好是鍊鐵所需要的燃料。
所以穿越者們執意將地址選在了這裡,也因此讓老皇帝為了地皮的事情而忙碌了好一陣子。
但是當鼓風機的聲音響起,雖然吹進去的是冷風,而不是更具生產效率的熱風,老皇帝還是覺得這一切都很值。
他還是第一次做類似的事情。
起初的時候雖然覺得艱難,但如今成功之後,卻覺得那些事情只能平添樂趣與回憶。
他高興地站在高爐面前,衝著盧惜君大聲喊:“一天萬把斤的礦石,幾千斤的鐵,據說都不是問題。你看見周圍這些打鐵作坊了沒,那處理的都是這裡面生產出來的生鐵。只要斷打過後,便都能夠鑄造成兵器。我大明江山得以鞏固,這裡的高爐是少不了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盧惜君問:“太子殿下要在杭州搭建的高爐,是不是和這種一樣?”
“比這還要高。”老皇帝一臉欣喜,“穿越者們當初還不太熟悉這邊的情況,為了穩妥起見,並沒有使用太高難度的工藝。”
“而且你也是知道的,我們的鐵礦石供應並不像想象的那樣順暢。熟悉我們這個大客戶還需要時間,但杭州那邊的情況好像不太一樣,根據穿越者明說附近就有一個大型鐵礦可以用……”
“什麼鐵礦?我怎麼不知道?”
“你應該知道的吧,叫馬鞍山。”
“馬鞍山離杭州很遠吧?”
“不算遠吧,就算再遠,只要附近有些能用的煤礦,高爐就能順利的運轉,實在不行燒木頭也是可以的。”
處於生產環節的需要煤鋼共同體,這種後來衍生出來的經濟組合,實際上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礦產資源種類齊全的華夏大地,卻存在著嚴重的分佈不均問題。
而且更加糟糕的是伴生礦的問題嚴重,這造成了一遍開採,多重浪費的窘迫局面。
馬鞍山實際上並不是什麼特別優質的煤鋼共同體。
它的鐵礦含硫比較大,煤炭方面的劣勢可能還更大一些。
只是因為歷史問題,當年迫於發展的華夏大地,才在上海附近找了這麼個地方。
當然正德年間的上海應該是叫華亭縣,附近的南京作為帝國陪都,反而在政治意義上更值得說道一些。至於它本身,較之杭州都遠遠不如。
因此老皇帝才說那是在杭州附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