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難倒、鍊鐵、學堂(第1/3頁)
章節報錯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徐經便開始為這一策略奔忙起來。
但他也始終堅守的一個底線,那就是絕不觸碰兵器交易這件事情。
甚至就連具體細節的商談,比如貨品種類,交貨時間、數量和定金問題,也都是由錦衣衛軍官親自落實的,他只是在自己的貿易當中位置而牽線搭橋而已。
其實所有錦衣衛都知道她家並不是沒有那個實力去做,你也知道皇帝也不會建議他小小的觸碰一些同事很清楚,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可能或多或少的也會被沾染。
但現在他們卻一直對外的稱讚著徐經的高尚品德。
徐經非常滿意。
但他也在不留意之間成為了田百戶所說的,那些向大內義興販賣兵器的明國人。
為了不遭到敵對勢力的危險,田白護和楊副千戶達成默契,暗中派人保衛徐經的安全。
同時他們也已經派人先行回國,向皇帝陛下稟報他們的最新進展。
大約半個月之後,朱厚照終於得知了他們的大膽想法。
他知道錦衣衛的一些做法向來是比較離京叛道的,相比他來說,那種離京判斷只是顯得更加目的明確了一些而已。
他原本想制止這種混賬行為,但在與老皇帝的書信交流和向穿越者的諮詢過後,最終放棄了這樣的想法。
老皇帝是比較支援錦衣衛的做法的,海外的安全在這個倭寇隨時可能猖獗起來的時候,是尤為重要的。
而穿越者們則提醒小皇帝,他們的錢面臨著巨大的回籠壓力。
這一切都迫使他同意錦衣衛們向倭國販賣兵器。
同時晉升那邊也傳來訊息,他們的鍊鐵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鐵,作為封建時代的重要資源,甚至人類文明走向繁榮的重要支撐,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各國所關心的問題。
英國在200年後之所以能夠崛起,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媒體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至於製造各種機器,比如蒸汽機,也有了良好的基礎。
在這種情況之下,小皇帝不可能不重視穿越者的建議,故而,大規模的發展冶鐵事業,成為了大明朝最為重要的近期目標。
可農民們的經濟基礎是相當薄弱的,鐵器,作為牛耕時代的重要工具,又是他們農業成本當中的重要支出。
一來二去導致他們在購置新農具的時候顯得比較猶豫。
這樣讓鐵器的產出就失去了一個巨大的經濟來源。
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由朝廷採購的兵器製造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但兵器製造對於後期斷打的技術要求偏高,同時,朝廷的各種財政窟窿導致他們的經濟基礎不比那些小農們強多少。
那麼這樣,又有什麼能夠推動這些新技術的發展呢?
答案非常簡單,像殖民者一樣從事海外掠奪。
雖然朱厚照對殖民者的事蹟沒有多少了解,但也知道他們肯定不是尊奉孔聖人的仁人君子。
所以效仿他們的行為肯定屬於禽獸之行,很有可能不會得到士林清議的認可。
但一分錢尚且難倒英雄漢,更需要錢的皇帝,難道會錯過這麼多的錢嗎?
於是他也只能拍板,決定從倭國開始奉行所謂的殖民主義。
想要走上殖民主義的道路,首先自己的有民可殖。
但安土重遷的華夏子民,可不比那些想要發財的歐洲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