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生來看蘇糖的時候,跟她說了趙鐵柱的事。

趙鐵柱的知青媳婦叫蘇玉紅,五年前到鄰村插隊,是個老實本分的人,後來一次上山上小心摔了下來,正好被路過的趙鐵柱所救,趙鐵柱那個時候看著還算憨厚老實,蘇玉紅對他心存感激,再加上趙鐵柱的細心體貼,時間久了蘇玉紅覺得回不回城也沒那麼重要,這個那男人倒是個可以託付終生的人。

倆人結婚後,蘇玉紅慢慢發現趙鐵柱其實並不像他表現出的那樣耐心體貼。趙鐵柱沒什麼文化,又愛喝酒,喝酒之後總是變得暴怒無常,還打人。蘇玉紅高中畢業,是個文化人,在思想上也比趙鐵柱先進,日子一天天過去,她覺得自己跟趙鐵柱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簡單來說,三觀不同。

她本想著有了孩子是不是會好一點,可蘇玉紅也是個可憐人,懷孕不到三個月,意外流産,趙鐵柱因此更加變本加厲的虐待她,覺得她沒用,連孩子都保不住。

趙鐵柱心裡也是覺得自己配不上蘇玉紅,所以他疑心病特重,若是看到蘇玉紅跟其他男人多說一句話,那蘇玉紅免不了又是一頓打,新傷舊傷不斷,蘇玉紅終於受不了了。

可反抗的結果就是趙鐵柱打的更兇。

蘇糖那天看到蘇玉紅和趙鐵柱的時候,是蘇玉紅想要趁趙鐵柱不備逃回城裡,可剛出家門沒多遠就被發現,蘇玉紅不敢跟趙鐵柱說自己回孃家,可又解釋不清自己為什麼要跑出來,趙鐵柱理所當然的以為她出來會情人,這才對她拳打腳踢。

也多虧了蘇糖和秋生救了她,不然她不被打死也得丟半條命。

蘇玉紅到大隊部的時候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跟劉海奎講了,若是放在從前,蘇玉紅是不會說這些事的,家醜不可外揚,可如今她是真的忍無可忍。

趙鐵柱起初還狡辯,可左右鄰居看不過去,就有出來作證的,說是經常能聽見趙鐵柱打罵媳婦的聲音,劉海奎黑著臉,問蘇玉紅想怎麼解決。

蘇玉紅要離婚。

趙鐵柱自然不肯,見蘇玉紅態度堅決,這才有些慌亂,又是下跪又是求她原諒,可蘇玉紅不會再相信他的鬼話,託人給孃家人捎了封信,隔天她兩個孃家哥哥就來領人。

這場鬧劇最後以兩人離婚收場,趙鐵柱沒了媳婦,整日渾渾噩噩,也很少去田裡幹活。

秋生學的時候恨得咬牙切齒,她覺得趙鐵柱這種人就該送進派出所關他一陣子,讓他長長記性。

一旁的陳應舟一直默不作聲,還在想著蘇糖剛剛說的話。

“一段感情中,兩個人的三觀合真的太重要了,彼此要能瞭解對方想的是什麼,能聊得來才行。”

他不太明白三觀的含義,但是“聊得來”這三個字他還是明白。

陳應舟開始默默回顧蘇糖來的這段時間,兩個人之間的對話交流,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想了一番後他隱隱有些擔憂。

平時他們兩個之間都是蘇糖說的比較多,他雖然覺得蘇糖說的很對很有道理,但是他很少主動找蘇糖聊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兩個人並不算真的聊得來。

陳應舟覺得,這很危險。

————

休息了幾天,蘇糖的腳好的差不多,又跟著大家一起勞動。

徐豪見她來幹活,立馬嬉皮笑臉的湊了過去,語氣曖昧道:“小蘇啊,你沒來的這幾天,咱們組長可是把你那份活都幹出來了。”

他們每個人幹多少活都有分工,蘇糖休息在家,她那部分自然沒人幹,陳應舟便主動接過她的活。

蘇糖倒沒多想,陳應舟的性格她也多少了解,不太會說,但總是能用行動表示。

另一旁看似專心幹活的陳應舟其實一直盯著蘇糖這邊的動靜,徐豪這人性格活泛,跟誰都能聊一起去,蘇糖又總是一張笑臉,所以在陳應舟的角度看來,這兩個人“很聊得來”。

都是城裡來的知青,又都是有文化的人,那個啥三觀應該也才很合吧?

陳應舟抿著唇,表情陰沉,渾身低氣壓。

偏偏某人還沒注意到。

晚上收拾完陳應舟照常看書,蘇糖洗完頭就過來看陳應舟學習,清香的皂角的味道讓陳應舟無法專心,半天了他還在看那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