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強龍難奈地頭蛇(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還不知道你哪的呢?”
齊震將手機遞給謝恬,發現她的口音跟ry縣本地人的口音有些差別。
“很快你就會知道了……”謝恬這邊已經接通了電話,“爸爸……”
在盧漢市僅次於秦天集團大廈的一幢商業寫字樓內,通往頂部最後三層都是有宏集團公司專用辦公區。
有宏集團董事長謝思夏,站在位於最頂層辦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著半個盧漢市市區,點起一支煙,剛吸上一口,就陷入了難言的惆悵之中。
他不清楚此次來盧漢市投資,到底是福還是禍。
盧漢市陳甫,市長張鳴浩到燕京聯系招商引資,主要是為了推進盧漢市安邦河兩岸棚戶區改造工程。
為了引入資金,佔地達到十餘平方公裡的安邦河棚戶區,分成八個地塊,每個地塊都要具體招標。
整個棚戶區改造專案涉及的資金高百億,單靠一兩家開發商,絕對是吃不進去的。
專案剛剛開始形成計劃時,本意就是將安邦河兩岸髒亂差的棚戶區改造成幹淨整潔的社群,讓世代居住在低矮狹窄平房的市民們都得住上寬敞明亮的樓房。
這本是盧漢市委市政府搞的惠民工程。
原本是皆大歡喜、深得民心的好事。
卻因為某些人、某些利益團體的介入,開始變味了。
以副市長孫義渠為首的官員,極力主張把這一帶打造成為cbd,同時開發一些高檔樓盤,成為本市最高檔的小區。
孫義渠作為領導班子成員,既是第一副市長,又是市常委成員,加上他又是天衛省省長石久鳴的嫡系,因此雖然有市長張明浩、陳甫兩個頂頭上司和他的意見相左,卻也只能勉強分庭抗禮。
如此一來專案成本必然會成倍增長,除了市政府要解決部分資金,樓盤開發,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都需要公開招標。
為了減低成本,安邦河兩岸原居民的拆遷補償標準一降再降,從一開始估算出來的每平方米三千多華夏幣,一直降到一千多華夏幣,一些偏僻地段,降到令人發指的五百多華夏幣。
原住民們當然不會認可這個補償價位,聯合起來抵制,拒不在補償意向書上簽字,十餘平方公裡的範圍,原住居民的數量達到近十萬,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局面一時僵持住了。
陳甫在燕京有一定的人脈,他返回燕京呆了一個月,透過種種關系,結識了有宏集團董事長謝思夏,在陳甫的一力遊說下,終於說服了謝思夏來盧漢市參與安邦河棚戶區改造工程招標。
原本這一工程內定由盧漢市秦天集團一家獨大,若幹個中小建築公司共同分這塊蛋糕,但隨著有宏集團介入,和有宏集團一直有業務往來的一些外省建築公司也紛紛介入到這一工程,秦天集團面臨著強力的競爭。
陳甫回到盧漢市後,馬上召開常委會議,組織工程招標,盡管孫義渠試圖抵制,但市委常委一多半都偏向陳甫,孫義渠就算有省長石久鳴這個後臺,也是無力迴天了。
因為有了眾多公司參加競標,工程資金顯得寬裕起來,安邦河棚戶區原住民的拆遷補償金的標準有了改動,盡管每平米兩千五到兩千七華夏幣,和預期希望的三千多華夏幣一平米還有些差距,但這跟原來的一千多華夏幣一平米甚至是五百華夏幣一平米相比,也算是莫大的讓步了,原住民門當然高興了,除了極少數釘子戶,大多數都簽訂了合同,按了手印,就等著動遷了。
老百姓樂了,有人就不高興了,秦天集團的老總秦庫,原本以為先吃下這些地塊,再設法壓低成本,等高檔小區和cbd建起來,盧漢市的房價就會被炒熱,秦天集團絕對會賺得缽滿盆滿,沒想到陳甫會從外地拉來那麼多投資商,還搞什麼競標,十餘平方公裡的地塊,被劃成八個,每家公司參與競標不能超過兩個地塊。
如此一來秦庫想一家獨大獨吞這一工程的期望落了空。
但民不與官鬥,陳甫可是,盧漢市最大的官兒,連強勢的孫義渠都得怵他三分,秦庫當然不會捋虎須。
民不與官鬥,卻可以與民鬥啊!
如果能把實力最強的有宏集團趕走,即使還有其他投資商競標成功,秦庫也能有辦法讓他們把工程外包給秦天集團註冊的若幹家子公司,實際上還是將這個工程獨吞。
然後就在數天前,跟著謝思夏一同來到盧漢市的女兒謝恬莫名其妙地失蹤了,沒留下任何線索。
謝思夏報案後,市警察局那邊一直沒有任何訊息,託人去催,相關的負責人表示一直是全力調查。
一連拖了數天,謝思夏要是還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那麼有宏集團董事長這個位置還是趁早別做了。
只要放棄競標,撤資走人,女兒謝恬肯定會平安歸來。
謝思夏考慮再三,陳甫原本是他合作夥伴的大學同學,來盧漢投資本來就不是他的首選,因為人情難卻,方才答應來盧漢市投資,既然發生了這種事,為了女兒的人身安全,謝思夏決定還是屈服當地的黑惡勢力,撤出盧漢市。
可是謝思夏徹夜未眠準備做出這個決定時,女兒居然打電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