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到這個份兒上,楊國忠也不敢再藏著掖著了。

留下那些證據,原本是想著有朝一日可以藉此拿捏鮮于仲通。

但楊國忠看出來了,自己這個妹夫是個狠人。

要是不能讓他滿意,搞不好連小命都保不住,還談什麼將來?

但話又說回來了,如果能博得壽王的信任和好感,認下自己個親戚,說不定也是條路子。

先前不是有傳言說陛下有意要立壽王為儲君麼?

這麼一想,楊國忠便釋然了。

當下一五一十的說了起來。

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

這個鮮于仲通,在劍南道真稱得上是手眼通天啊!

家財萬貫,勢力龐大,跟大大小小數十個官員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按照楊國忠的說法,富源縣縣令鄧覺不過是個小角色而已。

真正讓鮮于仲通肆無忌憚的,是益州長史褚明義。

他名義上是刺史費伊的左右手。

但實際上,這個褚明義在益州乃至整個劍南道基本稱得上一手遮天。

不僅僅是鮮于仲通,劍南大多數豪強都依附於他,而他也會反過來包庇扶持這些豪強。

以褚明義為首的本地官員派系和以鮮于仲通為代表的地方豪強互相勾連,無法無天。

就連費伊都拿他們沒辦法。

作為朝廷下派的官員,在劍南無根無憑,舉步維艱,能保住烏紗帽就算不錯。

楊國忠這些話,也等於是給李瑁提了個醒。

劍南道這幫地頭蛇,確實不好惹。

不過他倒也不是特別擔心。

畢竟倆李隆基、王琚、李林甫這樣的人都已經鬥過了。

還怕你幾個地方官?

開什麼玩笑。

哼哼,誰敢動我,那就是以下犯上。

可以名正言順的取其狗頭。

只要注意點兒別被陰了就行。

楊國忠巴拉巴拉的說了一大堆,李瑁也是頗為驚奇。

這傢伙知道得還真是不少。

而且對劍南道地方上那些盤根錯書的關係如數家珍,偶爾夾雜兩句他自己的見解,也都頗有道理。

倒也不是個草包。

其實能當上宰相的人,哪有真的一無是處的?

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常人難及的優點。

楊國忠也不例外。

如果能用其長,避其短,倒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李瑁對楊國忠這個人沒有什麼好感。

但也說不上有多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