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王投降之後,趙無憂從對方口中知曉了大量有關鎮南王的重要資訊。

鎮南王顯然不想放棄抵抗,也不願失去對大理城的控制。

不過,如今的局面下他已經沒有選擇。

鎮南王手下只有五十萬兵馬,根本擋不住趙無憂的一百六十萬大軍。

除此之外,鎮南王的糧草也沒有趙無憂那樣充足,無法長期戰鬥。

知曉這些之後,趙無憂派出洪千陽,大舉進攻。

他自己則撤掉了翊王的軍權,只保留了這位王爺的爵位和金銀。

翊王也心滿意足,不斷在眾人面前誇讚趙無憂。

趙無憂深知這是對方的手段,只是保持平靜,沒有太過開心。

洪千陽的進攻很快便收到成效。

大理城雖然城池堅固,防守森嚴,但兵力和糧草都落入下風。

再加上洪千陽指揮有方,破解了對方的夜襲,突圍等計劃,讓大理城陷入被動局面。

半個月後,鎮南王士氣低落,城池也被攻破。

洪千陽活捉了鎮南王,並且將其交到了趙無憂的手上。

趙無憂沒有隨意殺掉這位王爺,只是將其關押起來,等待時機。

這樣一來,川貴之地也在他手中,天下平定,東魏國已經全部在趙無憂的掌控之下。

趙無憂也就此權傾朝野。

另一方面,京師在徐輝的打理之下井井有條。

能力不俗,愛民如子的官員被選拔出來,在徐輝的嚴格檢查下功績顯著。

而京師的局面也更加穩定。

趙無憂就此返回京師,並且將翊王和鎮南王也找藉口帶了回來。

在得知自己被帶走的時候,翊王還有些意外,不願接受。

但看到眼前眾多兵馬,他還是跟著趙無憂返回京師。

趙無憂就此將兩位王爺軟禁起來。

緊接著,他就以皇帝的名義釋出詔書,說明兩位王爺背叛朝廷的經過。

除此之外,他們對於百姓的盤剝也被指出。

這些罪證加在一起,讓趙無憂對翊王和鎮南王發出了斬首的判決。

詔書下來的那一刻,兩位王爺都不願接受。

尤其是翊王,他不斷向趙無憂上書求饒,說明自己已經投降,不會對朝廷不利。

但趙無憂並未相信他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