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約定(第2/2頁)
章節報錯
寧綰摸摸寶官的毛,看著阮負說,“有一件事,或許要與子輸說清楚了。”
“得,別說了。”阮負擺手,示意寧綰不用再說了,他說,“還沒看見允王爺我便知道這親事成不了,看了允王爺之後,更是知道這門親事成不了。阿綰綰也不用跟我解釋什麼,我們都是聰明人,自然是哪個辦法好,就用哪個辦法……好了好了。我實話說吧,我試了,我是真的打不過允王爺,也沒有把握能算計得過允王爺,所以,為了小命著想,我還是不要和允王爺爭了。就算你不先開口,我也要說的。親事就作罷吧,不過,要是阿綰綰將來反悔了,我保準不會嫌棄阿綰綰的。”
寧綰抿唇輕笑,“子輸喜歡的女子真是個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得子輸這樣子喜歡,怎麼能讓子輸同我不清不楚呢?”
阮負走上前,笑著摸了摸寶官的毛。
說,“我喜歡這只貓,叫寶官是吧,阿綰綰送給我吧。”
寧綰挑眉。
搞了半天,阮負也是個記仇的,被李洹傷了,懷恨在心,知道李洹看重寶官,就要將寶官拿了去。
“看什麼,我捱了多少劍,雖然命還在,到底是痛的,我拿他一隻貓兒怎麼了?”阮負不由分說把寶官奪了抱在懷裡,說,“你該謝謝我,你真的是遇到好人了,被你們這樣欺負都沒有反水,還願意幫你。”
寧綰當時只是猜測阮負接下來會做的事,但不敢確定,沒想到又讓她猜著了,阮負去找了韓瑜,揚言絕對不會娶寧綰,在禦書房外邊跪了兩天兩夜,韓瑜怒不可遏,賞了阮負一頓保著,哪隻一頓板子沒有讓阮負“迷途知返”,反而讓阮升也跟著在禦書房門口跪了一天一夜。
阮升一跪,朝中的臣子也跟著跪,韓瑜無計可施,發了一通脾氣後,鬆了口。
寧綰和阮負的事情是落下了,韓雲霏卻是沒有這麼好的運氣,被太監折辱的事情傳出去,天下人都要笑話了,誰還敢娶她。要麼順著韓瑜給的臺階,說是嫁給楊覽會幸福。自欺欺人的過活,要麼就是像寧綰說的那樣,以死明志,堅決不同意嫁給楊覽。
但韓瑜在決定保住楊覽的那一刻就為韓雲霏做了決定了。
他們只得如了寧綰的意,讓韓雲霏嫁給楊覽,卻沒有昭告天下,藉著韓霖的喪事,一切從簡,讓兩人在公主府成親拜堂。
韓雲霏嫁給了太監楊覽的事一出,那夜宴會上寧綰和韓雲霏說的話也被傳了出去,知情人都在背後議論寧綰,說這位還未正名的公主殿下手段狠辣,是個得罪不起的小人。
一時之間,寧綰的名聲便不好了,只是如此一來,寧綰的名氣也傳出去了,即便沒有那塊玉佩,長陵國的人也確定了她就是韓瑤公主的女兒。
寧綰差的,只是一個稱號。
韓霖下葬過後,韓瑜尋了寧綰說話,說是,“阿綰,就算人人都曉得了你是阿瑤的女兒,列祖列宗面前,也是少不得規矩的,還是那句話,得有了玉佩,姨母才可以讓你堂堂正正的在長陵國走動。”
“多謝姨母惦念,姨母處處為阿綰著想,阿綰本該將玉佩盡早奉上的。”寧綰一本正經的胡謅,“只是早有大師算過,說父親母親死於意外,魂魄有禮在外,沒個定準,不能草草了事。大師說了的,在今年立秋之前,絕對不能讓玉佩出現,否則父親母親泉下將不得安寧。”
韓瑜還在試探玉佩的下落,可見韓瑜並不清楚玉佩在李南的手裡。
既然如此,寧綰自然也要想了辦法混淆視聽,讓韓瑜摸不準玉佩的去向。
寧綰想,她得找了機會,盡快將玉佩找回來,弄清楚玉佩裡面的秘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寧綰從宮裡出去,回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李南寫了封書信,在信裡,她也是胡謅了一通,大概意思是自從將貼身的玉佩給了李南後,她身子三天兩頭就不爽快,讓李南將玉佩還回來。並讓人送去許多稀奇玩意兒,算是給李南賠禮道歉。
剛把這件事打點好,韓長雪就來了。
經過這段時間的調理,韓長雪的面容好了許多,那些猙獰的傷疤已經淡了許多,但要全好,也要一些時間。
韓長雪笑著說,“你總是用藥水給我擦拭傷口,從沒有在我的跟前表現出顏神醫的手藝,真不知道,你是顏神醫,還是不是顏神醫。”
“我是不是顏神醫,單是這麼一說,肯定沒有人信的。”寧綰也笑著說,“就像公主殿下時常來我這兒,旁人又怎麼會知道公主殿下是過來處理臉上傷疤的,還是來和阿綰圖謀事情的?”
韓長雪笑。
寧綰腦子轉得快,她也不是第一次見識。
寧綰呢,她是在揣測韓瑜放任韓長雪接近的理由,可她不懷疑韓長雪接近她的目的。只要彼此可以利用,各取所需,這就是最好的盟友。
她找了藥水遞給韓長雪,叮囑了用法。
韓長雪道了謝,卻是說,“我去允王爺處,連連去了好幾天,連允王爺的面兒都沒見上,不知道是不是如父皇說的那樣,允王爺的心裡面只裝了阿綰,再不願意接受旁人。”
“皇室的人,誰會想著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換了是我,我也自當左擁右抱,哪裡會在一個女人身上浪費了全部的心思精力。”寧綰輕笑,唇邊綻開一個好看的笑容,“避而不見,不過是允王爺的性子使然,只要公主殿下用心,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但我還是想不明白。”韓長雪輕輕捏一捏寧綰吹彈可破的臉頰,“宣國殺了長陵國儲君,允王爺招搖的將屍體送回來就罷了,為何還要久久留在長陵國?”
韓瑜表面對李洹客氣,心裡面可是想著要將李洹碎屍萬段的。李洹不走,可是拿自己的性命陪著韓瑜玩耍,就不怕有來無回嗎?
寧綰回答,“宣國局勢尚未穩定,跟長陵國關系如何也是未知之數,允王爺留下,自然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