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戰雁門關(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遼軍敗了,敗得稀裡糊塗,敗得一塌糊塗。
十多萬鐵騎,不斷有人未戰落馬,馬匹的悲鳴聲,遼軍的叫喊聲,亂作一團,場面甚為混亂。遼軍只能被迫改用不擅長的步戰上前迎敵,失去了馬力,由馬刀組成的臨時方陣如何是宋軍重步兵方陣的對手,幾個回合下來,遼軍被殺得人仰馬翻,血流成河。
耶律洪基見事不可為,果斷的傳令全軍撤退,可遼軍剛從南京析津府急行軍五百裡至此,已是強弩之末,此時又失去了馬力,哪能說退就退,不得已,唯有讓大部人馬拖住宋軍,少量精銳護送遼帝逃離戰場。可這樣一來,本就動搖的軍心,隨著遼帝的離開頓時土崩瓦解,遼軍各部,一聲發喊,各自逃命,全都向來路奔去,均指望其他人為自己墊背!
宋軍士氣大振,痛打落水狗的機會可不多,得好好把握,是以人人奮勇當先,追著遼軍一陣猛殺,直把遼軍殺得哭天喊地。
謝幫主見遼軍已無翻盤機會,便把指揮權交給了吳長老,自己拎著巨大的玄蛇寶刀向遼軍沖去。本著哪人多往哪去的原則,謝幫主簡直就是殺人機器的代名詞,玄蛇刀巨大的刀鋒,每一次劃動都要帶走數條人命,無論人、馬、兵刃在其面前都不堪一擊,俱被砍成兩段。是以遼軍見到抗著巨刀的謝天虎朝自己這邊而來,便一鬨而散,不戰自潰。宋軍前鋒以謝天虎為鋒刃,如水銀瀉地一般插入遼軍當中,大加砍殺。
不多時,遼軍絕大多數鐵騎都變成了輕步兵,在雪白的大地上和宋軍拼兩腿速度,一邊是為了逃命,一邊是為了報仇雪恨,雙方都咬緊牙關,各不相讓。
跑在最前面的耶律洪基及其親衛奔出不過二十多裡,就在一狹窄的地段遇見了阻擊。藏身地道中的三千名武林高手,用簡易的工事堵住了去路。以麻袋裝滿雪土,一層層的疊加壓實,極短時間內便在路段狹窄處築起了一道一人高的冰牆,武林高手居高臨下,對付沒有馬匹的遼軍,那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
遼帝耶律洪基見生死存亡只在旦夕之間,高呼“回家,沖過去便能回家,勇士們沖上去。”禦林親軍一發狠,全都不要命的沖了過來,俱是以命換命的打法,這給了眾多武林高手莫大的壓力,防線隱隱有被攻破的危險。
突然一聲雕鳴,就見謝天虎駕乘神鵰到了,原來謝幫主擔心阻擊此處的武林人士擋不住遼軍,故先一步乘雕趕來,來得正是時候,謝天虎從幾十丈的高空持刀俯沖下來。
“轟”的一聲
就見其落下的地方,沙石雪土被炸得四散開來,震得周圍遼軍勇士吐血倒地者不知幾何。
武林人士見狀士氣高漲,把禦林親軍打得抬不起頭。
謝天虎一個【玄蛇橫掃】,就周圍沖上來的十多名遼軍勇士一刀兩斷,嚇得後面的遼軍膽戰心驚。神鵰也不時飛下來,用利爪抓起遼軍帶向高空,再從高空中拋下,給遼軍造成了巨大的心裡壓力!
越來越多的遼軍到達此地,但前面道路狹窄,最多容得下幾千人同時展開,所以後面的人幹著急也沒辦法,宋軍也越來越近,已經隱約聽到後方傳來的喊殺聲,耶律洪基無法,只得讓人四散開來,往山上跑,往林子裡鑽,再無成建制的陣形。
謝天虎眼尖,瞧得耶律洪基所在,炮彈一般的飛奔過來,沿途無人敢阻。數十禦林親衛想要上前阻擋,為耶律洪基逃跑拖延下時間,可結果是他們片刻之間就被謝天虎斬殺幹淨。
遼帝見殺人魔王謝天虎)徑直向自己奔來,面呈土色,悔恨當初為何沒聽蕭峰之言,再不濟也不該把蕭峰父子囚禁起來,不然現在還有個幫手。一念之間,耶律洪基心灰意冷,閉目待死。只覺衣領一緊,就被前來的謝天虎提在半中。
謝天虎一手高舉耶律洪基,一手提著玄蛇刀一聲大吼:“遼帝在此,爾等還不速速跪地請降!”
遼軍將士見狀,頓時沒有士氣全無,沒有再戰之力,紛紛跪地請降。
前後宋軍將士一彙合,大軍歡聲擂動,響徹天地。
雁門關大戰就此結束,是役遼軍鐵騎亡三萬餘人,受傷被俘六萬餘人,還有三萬多人散入山林不見,不過前後五百餘裡,天寒地凍,缺衣少食,這些人不想死就只能走出山林來投降。
對於俘獲的遼帝,武林人士和大宋守軍看法不一,大宋守軍當然是希望獻俘朝廷,這可是一件潑天大功。武林人士大多則想一刀將其殺了,以報血海深仇。
謝幫主深知,在歷史車輪轉動的過程中,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一種必然的結果。耶律洪基此人生為遼帝,當然處處要以遼國利益為先,這是無可厚非的,他的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說,不過有一點,此人極重信譽,原著中他答應蕭峰,在他有生之年不再南侵,果然說到做到。
謝幫主對著耶律洪基說道:“遼帝現在作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