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姬考與姬發的爭鬥(第2/2頁)
章節報錯
姬發對著姬考說道:“兄長,其實你也不需要給崇侯虎那廝寫什麼勸說信,只需要將你平日裡研讀的西方教教義抄寫一遍給他,我看就已經足夠了嘛。”
姬考哪能不知二弟姬發又對自己發難了,自從姬考領軍回來以後,姬發就沒給他好臉色看。剛開始姬考還以為是自己哪裡疏漏了,故而造成了二弟的誤會,後來經過財政大臣申公豹的指點,姬考才明白了,非是姬發對自己有意見,而是他後面所代表的權貴們對自己有意見,這已經不是家事了,而是政權之爭。勝利者坐上王座,失敗者墜入地獄,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姬考雖然有些迂腐,但也不是愚鈍之人,稍加琢磨,便明白了其中緣由。他感慨道:“無情最是帝王家。”現在的姬考已經拜入了西方教,就算他願意讓出侯位給二弟,西方教的一眾大能也是不允許的,因為這裡面已經牽扯到了道統之爭。再者,從三皇五帝到現在,天子與諸侯傳位,向來是傳位於長子的,還沒有哪個諸侯跳過長子,傳位給後來的那些兒子。
西方教的一眾光頭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們勸說姬考一定不能在繼承權的問題上發昏,雖說西方教勸道世人向善,可也有另一句警世名言,那就是:“行那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光頭們指出,姬發這是在篡位,是在欺負善良的姬考,是在破壞那千百年來長子繼承衣缽的傳統。
姬考深思熟慮後,覺得一眾西方教的師兄們和上大夫申公豹說得很有道理,自己沒做錯什麼啊!去朝歌救出了被軟禁的父親,又把軍隊幾乎完好無損的帶回來了,再者作為長子又不是自己選擇的,而是上天決定的。就因為這些,二弟就把自己給恨上了,說什麼也是他的錯啊,既如此,就莫怪自己行那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了!
姬考聽得姬發的諷刺後,也不動怒,反倒是一臉平靜的說:“二弟所言甚是,想那西方教的教義都是普渡世人的大道理,抄上一篇送去給北伯侯,勸他棄惡從善也是合情合理。不過為兄也希望多抄上一份送給二弟,望二弟多讀寫治世明言,少拿些兵戈。”
眾大臣一聽,皆聽出了弦外之音,不外乎就是姬考說姬發只會兵戈,不會治國之術。
姬發城府頗深,笑曰:“兄長說的是,小弟定當仔細研讀兄長所抄寫的治世明言,把它拿去和首相姜子牙)的施政舉措對比一下,看看孰對孰錯。”
姬昌見兩個兒子又開始爭鬥起來,不免有些動怒。他也是知道的,現在的西岐城中大致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長子姬考為主,西方教的一眾光頭、上大夫申公豹和絕大多數朝臣們都支援他;另一派是以次子姬發為主,首相姜子牙和一群自稱是姜子牙師兄的得道高人們以及一部分大臣支援他,故而才使得姬發有底氣去挑戰姬考。
姬昌也是很為難,兩個兒子立場相對,各站一邊倒也罷了。就連那一向施政配合得天衣無縫的首相姜子牙和上大夫申公豹都各站一邊,長此以往,如何是好!
“上大夫以為北伯侯一事該如何應對?”姬昌轉頭向申公豹問道
申公豹想都不想的說:“崇侯虎荒淫殘暴,其治下之民不能忍受其酷政,故而逃到我西岐來避難。他非但不反思一下自己的錯誤行徑,反倒來威脅我西岐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微臣同意首相的意見,先禮後兵,可讓公子姬考回書一封,勸崇侯虎反思過錯,若是其倒行逆施,不聽勸告,那就起兵伐之。”
姬昌聞言,頗為滿意的點了點頭,看來他也傾向於先禮後兵。但是姬昌還有個顧慮,那就是西伯侯與北伯侯同為等級的諸侯,如何能名正言順的討伐吶,最重要的是不能讓紂王抓住把柄。
群臣們一起開動腦筋,苦思對策。
突然,首相姜子牙笑曰:“此事易爾,以崇侯虎那廝的壞脾氣,怎麼忍受得住有人寫信去勸他,說不定他接到公子姬考的書信後,第一件事就是起兵伐我西岐,如此一來,我們禦敵於國門之外,豈不是名正言順。”
姬昌大悅稱善。
有大臣問:“若是崇侯虎那廝沉得住氣,不派兵伐我又將如何?”
姜子牙嘿嘿一笑說:“那就再讓公子姬考繼續寫信去勸道他,我就不信這廝還能轉了性子( ̄︶ ̄)”
手機使用者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