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拜姜子牙為相,拜申公豹為上大夫,主持西岐的政務,不出半年,成效顯著。

先說姜子牙,這廝在行軍布陣,治國安民方面簡直是一把好手,是上馬治軍,下馬治民。比如說姬昌的兄弟子女有很多,妥妥的屬於超生家庭,他們這個家族一大,難免就良莠不齊,有些不肖子孫憑著父輩手中的權力,一天到晚無事生非。為此,姜子牙不畏權貴,秉公處理,一口氣杖責了六、七個姬姓王族,直將那些遊手好閑的姬姓王族們給打怕了。捱了打的那些人還到姬昌面前去告姜子牙的狀,卻不想姬昌看得一清二楚,他完全是站在姜子牙那邊的,反倒是把前來告狀的人痛罵一頓,打發了事。經過一系列的舉動,姜子牙的威望在西岐屬地慢慢的豎立起來,百姓接稱其為“明相”。

再說說申公豹,這廝更是了不得,他的商業改革大刀闊斧,直接是從自己開的天然居分店入手。這種先拿自家産業開刀的作法簡直讓人佩服之至,無話可說。具體的作法是把商業稅細分了:即工商業稅,按照工商業者經營方式,分為固定工商業、臨時商業及攤販業,分別採用不同的徵收方式。比如在西岐城中有固定店面者徵收百分之十七、沒有固定店面但有臨時攤位者徵收百分之五、附近農民進城來賣東西者則徵收百分之三。另外有免去了以前的什麼城門稅、交易稅。如此一來,稍微會頭腦靈活的人一算便能發現,稅改後自己的繳稅竟然比以前少多了,怎會不高興,都一窩蜂的湧進西岐城來做生意,半年不到就使得西岐城熱鬧非凡,為此申公豹和姜子牙一商量,還專門在西岐城中化出了一條商業街來,專門供商人們交易。

姬昌看著西岐日漸興盛,整天都笑得合不攏嘴來,逢人便誇姜子牙和申公豹是如何了得,不枉自己親自齋戒三日,請他們出山。

更令姬昌欣喜的是,半年後,姬考帶著遠徵大軍回來了,而且是幾乎完好無損的回來了,這讓姬昌又高興又疑惑。

姬昌問姬考曰:“叛逆姜桓楚這麼快就被你們打敗了?想必北伯侯崇侯虎出力甚多,他的軍隊怕是損失不小吧!”

姬考回答道:“回稟父親,姜桓楚的叛軍已經被徹底打敗了,他本人也戰死了,其子姜文煥帶著些許殘部逃往東夷方向去了,大王見戰事已定,便準許北伯侯也我各自領軍歸國。北伯侯的軍隊與孩兒所部幾乎都沒有受到損失。”

姬昌聞言,更加奇怪了,問曰:“叛逆姜桓楚的軍隊據說有四十餘萬,而你和北伯侯的軍隊加一起也沒有三十萬,如何能打破其軍而不受損失?”

姬考:“孩兒正要向父親推薦諸多賢士,正是有了他們的幫助,才使得我軍連戰連勝,打得叛軍毫無招架之力。”

姬昌喜道:“吾兒不錯,能得諸多賢士相助,真乃上天眷顧。速速去把賢士們請進來,本侯要當面重謝。”

不多時,姬考便領著一群光頭進來了,看樣子足足有上百人之多。

姬昌看著一個個光頭!雖然感覺有些怪異,但是滿臉堆笑的向著他們一禮,說:“多謝各位賢士相助吾兒,方能使其克盡全功,本侯在此多謝了。”

“阿彌陀佛,侯爺不必多禮,幫助西岐討伐叛逆,本就是替天行道,何言多謝。”為首的一個光頭開口說道。

姬考連忙介紹說:“父親,這便是西方教的藥師佛,此番便是他帶領西方教的諸多大賢來孩兒軍中幫助我的。”

姬昌恍然大悟,原來光頭的教派叫做西方教,自己以前怎麼沒聽說過吶,他連忙贊曰:“原來是西方教的諸位大賢,快請裡邊座。”

一番客套後,藥師佛把話帶進了正題。

藥師佛對姬昌說:“侯爺明鑒,此番我教幫助西岐打敗叛逆姜桓楚,一是替天行道;二則是為普渡眾生。想天下紛亂,先是東夷戰亂未歇,又是姜桓楚謀反,還有那工程浩大的挖運河,使得天下百姓不堪重負。是以我教欲普度世人,傳播西方教的教義,不知侯爺意下如何?”

姬昌心想:“若是別的事還好說,但是傳播教義這個事卻真不好辦,為何?因為大商的任何地方都信奉的是道教,現在突然進來個西方教,這讓天下百姓怎麼看待。一個弄不好怕是要引發眾怒的哦。”

見姬昌有所顧慮,一旁的姬考連忙勸說:“父親,西方教的教義孩兒已經仔仔細細的研讀過了,具是那捨生飼虎,割肉喂鷹的救世真言,還望父親允之。”

姬昌一聽,暗道這些教義都是符合他治理百姓的,連忙哈哈大笑,說:“哈哈哈哈~~~~諸位誤會拉,本侯什麼時候說不允許的,本侯剛才是在想,在西岐城中的哪裡為諸位西方教的大賢修建一座宮殿,用來傳播教義。”

藥師佛:“阿彌陀佛,我西方教弟子俱是一心普度眾生為己念,有沒有宮殿寺廟沒有關系,只需侯爺允許,一缽一杖行走世間即可。”

“諸位真乃大賢也!”姬昌連忙稱贊。

就這樣,西方教眾弟子在藥師佛的帶領下,名正言順的西岐地界傳播西方教的教義,他們這一行動,立馬就被三清和其它大能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