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子牙家業膨脹,琵琶精來吃飯(第1/2頁)
章節報錯
費仲、尤渾得了申公豹的提點,躲過一劫,自然是對他感激有加。待申公豹將他二人暫存的金銀珠寶完璧歸趙時,他倆一清點,不但分文沒少,反倒多了許多。費仲、尤渾皆贊申公豹會做人,是個可交的好朋友。
卻說那雲中子來見姜子牙,見說不動對方,便不做多留,遂轉道去收雷震子為徒去了。雲中子前腳一走,申公豹後腳就回來了。
申公豹前是去和姜子牙、宋異人開了個碰頭會,大包小包的禮物送給他倆,只言說是此番去進貨,遇見了好買賣,賺了一筆,是以買點禮物回來送給兩位老哥。
姜子牙和宋異人自然是格外開心,他們還誇申公豹當真是個做生意的好手。
申公豹對姜子牙和宋異人說道:“兩位哥哥,眼下三人也算是家大業大了,各有各的産業,但依照小弟看來,咱們這些個産業太過單一了,萬一遇見兵災人禍什麼的,怕是轉眼間就要化為烏有哦,所以咱們還得多留個心眼。”
宋異人笑曰:“賢弟多慮了,想這朝歌乃是大商的都城,哪個不要命的賊子趕來此處作亂,再說了子牙不是能蔔卦推算嗎,有他在保證萬無一失!而且田産乃是世間最好的産業,還有什麼會比這更好的!”
申公豹不可置否的說:“宋老哥,話可不能這麼說。有道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別看大商現在四平八穩的,但世間的事誰能說得清楚吶!咱們多做幾手打算,為後世子孫們多留幾條道路,總歸是好的嘛。”
姜子牙聞言,臉色微變,因為他可是清楚得很,周代商興已是天數,估計用不了幾年朝歌城就要變成一片火海,到時候就真如申賢弟所說那樣了!若是姜子牙現在無後,估計他也不會做多的打算,但現在他的兩個小妾都有了身孕,不久就要生産了,是以老薑也想為子孫後代們多留條道路。
於是乎,姜子牙對申公豹話曰:“賢弟,那依你之見,我們該多點什麼好?”
申公豹捋了捋小鬍子,說:“在商言商,就商人角度來說,降低風險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分散投資,不要將所有産業放置在一處,做到狡兔三窟。依小弟愚見,不若我們合資在各地多開幾家天然居的分店,如此一來,即使某地發生了戰亂,我們也有他處可投,不知兩位哥哥意下如何?”
姜子牙贊曰:“此計甚好,就這麼辦。”
宋異人:“如此也好,反正吾家中有些閑錢,正好投一份進去,”
三人有商量了一番細節,最後達成一致,開分店。
由於申公豹和朝中重臣費仲、尤渾的關系特別的好,所以透過他倆手中的特權,在大商的多個城池都建立起了天然居分店。這些分店的大廚們都是經過總店專業培訓過得,技術過硬,燒的特色美味,故而一經推出就大受好評,往來食客絡繹不絕,生意火爆的難以想象。
申公豹抓住有利機會,又在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的地盤上各開了幾家分店,真正意義上的做到了遍地開花。至於東伯侯的地盤因為已經豎起反旗了,封閉了邊境,所以暫時沒有涉及到那邊。
我勒個乖乖,天然居就像是一個龐然大物般,侵吞著其它飯莊,只要它讓哪一擺,附近一條街的飯莊最後都要關門大吉!
如此這般,三大股東進賬如流水,儼然成了大商治下的三大富豪。
宋異人還是抱有很強烈的傳統思想,他有了錢,一口氣將宋家莊四周的閑田都收購去了,據說其擁有的耕田已經快接近萬畝,奴僕更是數以百計。
姜子牙的原配夫人馬氏也同樣成了地主婆,穿金戴銀,購置了大量田産,她逢人便說,自家老薑乃神人也,這點富貴算不得什麼,大頭的還在後頭……於是乎,馬氏的親戚們紛紛投奔她而來,真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反觀姜子牙就低調得多,他雖然享盡人間富貴,但卻不怎麼張揚,這廝悄悄委託好兄弟申公豹以他的名義為兩房小妾置辦了多處産業,為子孫後代留下些錢財,自己每天照樣雷打不動的去天然居為人算命。
作為推動者的申公豹,饒有興致的看著這一切,心想:“果不出掌教老爺所料,這人窮反倒一身輕松,血氣方剛,快意恩仇。一旦富了,前後顧慮者甚多,左右牽掛著者甚眾,也就沒有之前的銳氣了!姜子牙這廝現在家大業大,等不久後去主持封神榜,難免不會瞻前顧後,這才好讓我問道宮從中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