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大禹治水(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重樓:“治理水患的關鍵點無非就四個字:堵不如疏。”
“堵不如疏”在場的眾人問得此言,都眼前一亮,是啊!既然堵不住,何不將水疏通到大海裡去,這樣不就可以徹底解決水患拉嗎。
大禹想了想,說:“大賢口中的辦法果然是好辦法,只是這水道多在崇山峻嶺之中,非得花費無數人力物力才能將之鑿通,但眼下水患危機已經迫在眉睫,這可如何是好?”
重樓笑道:“這好辦,這把斧頭名叫開山斧,是人祖親自為你煉製出來的,有開山裂石之功效,助你開山鑿壁,疏通水道。另外本尊這裡有十二顆定海珠,其有穩定四海之功效,用它來暫時壓制住江河湖泊中的水患,那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且先借給你暫時壓住水患,等到水道疏通的那一天在還給本尊便是。”說完,重樓就拿出了開山斧和十二顆定海珠,當著闡教諸仙的面交給了大禹。
燃燈道人見到十二顆定海珠出現,心中不由自主的一陣狂跳,暗道:“吾之道便在那定海珠之上,一定要想辦法將其謀得。”為何燃燈道人會有這種念頭,其實還是因為他身上懷有先天靈寶乾坤尺的原因,那乾坤尺和三十六顆定海珠有相輔相成的功效,二者缺一不可。
燃燈道人悄悄瞟了一眼魔尊重樓,心中頓時一驚:“這人好高的境界啊,自己以準聖初期境界竟然看不透他,簡直難以想象,這問道宮真是藏龍臥虎之地,隨隨便便來個人,都是準聖大能!”
既然武的行不通,燃燈道人就準備行那文的了,這是什麼意思?不外乎就是準備乘著重樓將定海珠借給大禹治水之時,悄悄的將其偷去。
厚黑學大師燃燈才不管什麼水患不水患的問題,以其獨特的觀點看來,幫助大禹治水本就是為了謀那功德,而謀功德無非就是用來增強自己的實力,從而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現在自己已經找到了自己的道,並且那道就在眼前,何苦要再去行那慢慢吞吞之事。
闡教諸仙對於重樓提出堵不如疏的治水辦法也沒有什麼意見,只是如何分派人手問題,那就有得考慮了。
廣成子上前一步,對重樓問道:“不知前輩準備如何安排,我闡教眾仙又當如何行事?”
魔尊重樓細細道來:“本尊是這樣想的,先讓一個大能坐鎮中樞,以十二顆定海珠去暫時壓住水患,爾後其他人各施其能,或開山鑿壁、或幹燥濕地、或清除疫病、或安撫人族,這樣一來,治理水患就不是什麼難題了,諸位以為如何?”
“善”、“此言甚妙”、“真治理水患的明言”
燃燈道人眼前一亮,連忙站出來說:“貧道不才,但也有幾分本事,願意坐鎮中樞,用十二顆定海珠去鎮壓水患。”
此言一出,闡教中人臉色大變,為何?可以試想一下,魔尊重樓既然拿出自己的定海珠來鎮壓水患,那坐鎮中樞一職理應讓他來擔當,卻不知燃燈為何行那越俎代庖之事,這讓問道宮之人如何去想。
問道宮之眾也沒太大反應,好像早就心中有數一般。
重樓裝模作樣的想了想,點頭同意:“既如此,那就有勞道友了,不過鎮壓水患一事太過重大,還望道友慎之。”
燃燈道人見計謀達成,一臉嚴肅的回答:“道友放心,吾必小心行事。”
既然達成了行動方案,眾人也就不在耽擱片刻了,紛紛行動起來。
大禹帶著人族治水大軍,開始了漫長的疏通河道過程,他先是規劃好了一套完整的疏通渠道,然後從上游開始,一點點的埋頭苦幹起來。
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群眾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幹。他生活簡樸,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裡,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錢的,每當治理一處水患而缺少錢,他都親自去爭取。
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裡噙著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這一次大禹和闡教諸仙、問道宮諸仙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們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然後治理山,經大禹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經過了十三年的時間,在眾人的齊齊埋頭苦幹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正當大禹和諸仙都沉浸在治水的喜悅中時,該發生的事終於發生了,燃燈道人派人來報,說是定海珠失蹤了!
手機使用者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