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黃帝繼承人皇之位後,截教諸仙便功成身退,盡數回金鰲島碧遊宮複命去了,只有闡教弟子廣成子獨自輔佐於他。

別說,廣成子還是有些底蘊的,他在來此之前就和師尊元始天尊認真探討過,泰皇的功德應該源自哪裡。

想那天皇伏羲,地皇神農各有各的證道途徑,他們把東勝神州人族生産力已經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若是讓泰皇軒轅繼續從這方面著手,怕是收效甚微哦,且公孫軒轅的農業知識遠不及前面兩位!

元始天尊和廣成子討論了半天,得出的結論是:東勝神州人族的文治水平已經足夠了,甚至已經超出了既定目標,他們所欠缺的乃是武功。你看那十萬大山中的巫族餘孽,不就變著方的換了個名字,跳出來爭奪人皇之位嗎,這不恰恰表明了,泰皇的功德要從武功方面出。

於是乎,廣成子教導軒轅黃帝之法,多為軍事戰陣之法,而軒轅黃帝也很是喜愛這些東西,一學便會,還經常能推陳出新,舉一反三。有時候軒轅黃帝的一些新觀點,讓廣成子都贊嘆不已,直誇他是個天生的用兵奇才。

不久之後,在廣成子的幫助下,軒轅黃帝建立起了一隻強軍。只可惜啊,這只強軍還沒能怎麼嶄露頭角,就遇上了一個更強大的敵人,九黎部落。

話說自從軒轅黃帝繼承人皇大位後,他便廣發詔令,命各地的人族部落首領前來朝見。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族部落首領都遵從其令,馬不停蹄的趕往人族大本營去朝見新的人皇。但也有百分之一的部落首領拒絕承認軒轅黃帝的正統之位,並起兵反叛,那就是九黎部落的首領蚩尤。

軒轅黃帝曾派人去質詢過蚩尤,問他為何要起兵反叛。

蚩尤這廝也不藏著掖著,直接明確告訴使者說:“汝回去告訴軒轅小兒,就說我蚩尤有意爭奪那人皇之位,僅此而已。”

軒轅黃帝聽了,氣得火冒三丈,加緊集合各個部落的人馬,準備迎頭痛擊蚩尤的九黎大軍。

蚩尤領導的九黎部落,原本就是巫族和人族結合後的混血民族,他們繼承了巫族的強悍體魄,武器製作精良又勇猛善戰,比起一般人族而言,那優勢簡直大了去了。而且九黎大軍中,除了蚩尤以外,還有風伯、雨師兩個大巫,以及八十一個有濃厚巫族血脈的小巫,他們在一起,還能組成一個“巫族寂滅大陣”,威力甚大。

九黎部落一路朝著人族大本營打來,沿途所向披靡,因而留下“銅頭鐵額”、“威震天下”的英名。所到之處,各個部落,沒有一個能阻擋其片刻,全都在頃刻間就被九黎大軍攻破。

軒轅黃帝得知九黎大軍的真實實力後,不由得也驚了一呆,他連忙向其師廣成子請教。

廣成子第一個念頭是回闡教搬救兵!可他轉念一想,還是先等等再說,為何?因為自己回闡教搬救兵,自然是能勝過九黎大軍,但這樣一來,豈不和之前截教眾仙輔助神農的辦法一般無二了嗎,如何顯得出自己告他們一籌!若是自己能獨立想辦法解決蚩尤大軍,不正好說明自己壓過截教諸仙一頭,壓過那三清首徒的多寶道人一頭。

於是乎,廣成子對軒轅黃帝說道:“蚩尤大軍看似來勢洶洶,但不足為慮,一來他們不得人心,必為廣大人族所遺棄。二來他們一路打來,已是疲兵,我們只要以逸待勞,定能一舉殲滅他們。”

軒轅黃帝有些擔心的問:“但九黎大軍中,多有神通廣大之輩,而我軍中只有師尊一人,若是他們一湧而上,該如何是好?”

廣成子笑著說道:“此事我已有計量,想那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吾觀人族當中就有不少奇才異士,人皇可取請他們出山相助,共同對付蚩尤大軍。”

軒轅黃帝聞言,眼前一亮,追問一句:“師尊可否告知徒兒,那些個奇才異士都是誰?”

廣成子喝了口茶,慢悠悠的細數起來:“風後、力牧、常先、大鴻、倉頡,這幾人皆帝臣也!可為大用。又有龍族應龍、天女旱魃為外援,想要敗九黎大軍不難。”

軒轅黃帝大喜,連忙派人四處尋找。他先是在海隅找到了風後,在澤邊找到了力牧。黃帝以風後為相,力牧為將,整頓軍務,準備出戰。爾後又陸續找到了常先、大鴻、倉頡、應龍、旱魃,這些賢能或仙人都願意為人皇效力。有了他們的幫助,黃帝心中有底了。

黃帝率領大軍,主動對上了蚩尤大軍,兩邊都有神通廣大的仙家坐鎮,一時間倒也鬥得個旗鼓相當,但是黃帝麾下的普通士卒,如何是驍勇善戰的九黎勇士對手,這才剛開戰沒多久,便被打得大敗,連累了爭鬥得熱火朝天的廣成子、應龍、旱魃等仙家,也只能敗退而回。

首戰失利,黃帝將眾人召集起來,討論如何對付九黎士卒。

領兵的力牧首先說道:“陛下,非是臣等不用命啊!而是士卒們根本就沒見過九黎大軍所驅使的那些個猛獸們,故而一接戰便吃了大虧,被其突破了防線。”

風後附和說:“陛下明鑒,力牧將軍所言非虛,今日我在陣後瞧得明白,九黎大軍驅趕的猛獸一逼近,我放將士們座下的馬匹便躁動不安,完全不停指揮,還未交戰便亂作一團。”